首页> 中文学位 >先锋的可能性——“京城三剑客”90年代戏剧实验分析
【6h】

先锋的可能性——“京城三剑客”90年代戏剧实验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中文文摘

序言

第1章“三剑客”先锋戏剧的生成语境

第2章剑指何方——先锋戏剧的人文精神指向

第3章剑从何来——先锋戏剧形式变革的原动力

第4章先锋,路在何方?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文化语境中,运用了文艺生态学、戏剧学、西方现代/后现代戏剧理论及巴赫金的狂欢诗学,采用比较戏剧的研究方法,试图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京城三剑客”的先锋戏剧实践,并着重论述“三剑客”先锋戏剧发展的可能性,从中梳理、总结90年代中国先锋戏剧实践的经验与教训。 文章分析了“三剑客”先锋戏剧的生成语境,并对“三剑客”的出现及其先锋戏剧实践作了介绍;集中梳理论述了“三剑客”先锋戏剧实践的人文精神指向,对他们的先锋戏剧内涵进行了饶有角度的考察;探究了“三剑客”先锋戏剧形式变革的原动力;讨论了观众在“三剑客”先锋戏剧实践中所处的位置,并以观演关系为基准与标向,进一步评判了“三剑客”的先锋能否继续发展。 本文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文化语境中,运用了文艺生态学、戏剧学、西方现代/后现代戏剧理论及巴赫金的狂欢诗学,采用比较戏剧的研究方法,试图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京城三剑客”的先锋戏剧实践,并着重论述“三剑客”先锋戏剧发展的可能性,从中梳理、总结90年代中国先锋戏剧实践的经验与教训。 序言提出了本文研究的论题。笔者将产生于90年代,承认“戏剧危机”的既成事实,但并不“力挽狂澜”,反而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废墟上重构戏剧版图、探究新潮戏剧的可能性的话剧作品看为“先锋戏剧”或“实验戏剧”。在90年代的先锋戏剧大潮中,京城的风浪最为汹涌,而立在潮头的就是本文所关注的“京城三剑客”。序言对“可能性”这一关键词作了界定;介绍了90年代先锋剧坛“三剑客”的有关研究动态;阐明了本文选题的意义、价值,论述的基本框架,运用的理论、观点及方法。 第一章运用文艺生态学的观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分析了“三剑客”先锋戏剧的生成语境,对“三剑客”先锋戏剧实践作了简要介绍。论文阐述了90年代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和多元文化语境对“三剑客”现象生成的重要意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构成了戏剧生存、发展的文艺生态环境。开明的政治体制容纳了“三剑客”的先锋实践,快速发展的经济则为之提供了物质条件。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从一元化的政治话语转变为多元文化的对话与交流,民众的审美价值取向由一元走向了多元,大众文化迅速崛起,为先锋戏剧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迫使先锋戏剧探寻自身发展的可能性。在“众神狂欢”的时代,民众变得狂躁与不安,追求着物质的喧嚣和感官的刺激;大众文化、先锋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如火如荼,行为艺术、摇滚、R&B、RAP等离经叛道的艺术元素在中国各领风骚。“三剑客”的先锋实践广泛吸收了上述艺术元素。 第二章第一次着重揭示了“三剑客”先锋戏剧实践的人文精神指向,探究了“三剑客”先锋戏剧不同于西方某些先锋派的人文内涵和精神导向。一方面,“三剑客”不约而同地以人性的生动展示取代了排斥人性的阶级性和社会性,对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处境给予真切的关注。这种共性的人文精神指向,进一步承传、弘扬了“五四”迄至“探索剧”的中国话剧的人道主义优良传统。但“三剑客”之间的人文精神指向,也内存着明显的差异。林兆华的先锋戏剧,彰显了对现代人生存的主体理性思考;牟森的先锋戏剧,表现为神经质的执著于生活原生态的“零度展示”;孟京辉的先锋戏剧,则寓人文关怀于戏谑的狂欢之中。第三章论述了“三剑客”先锋戏剧形式变革的原动力。80年代的“西潮东渐”,欧美的现代哲学、美学思潮,各种戏剧理论流派及艺术形式、手法纷至沓来,后现代色彩浓厚的贫困戏剧、实验戏剧、环境戏剧及其滥觞残酷戏剧竟相被引进中国。“三剑客”将中外戏剧资源有机整合在自己的戏剧实验中,取得了形式探索的不菲成绩。他们吸收传统美学精蕴、西方现代/后现代的审美因素与表现手段,全面的解构与颠覆了传统的戏剧理念和舞台语汇。林兆华以我国传统的美学精蕴来演绎西方的经典剧作,将传统艺术形式、手法引入舞台,并凭借着对传统美学“写意”精蕴的理解,将“比兴”运用得十分巧妙。牟森的戏剧实验表现了强烈的“西化”色彩,充满着现代、后现代因素,力图对生活进行“零度创作”,以达到所谓“不演”的“展示”效果。孟京辉深受梅耶荷德和彼得·布鲁克的影响,力求广纳中外艺术精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先锋之路”。在孟京辉的中国特色中,狂欢是最重要的“显征”。 第四章以观演关系为先锋戏剧发展的轴心与枢纽,进一步探讨观众在“三剑客”先锋戏剧实践中所处的位置,对“三剑客”的先锋之路能否继续发展作出笔者的预测与推断。观众是戏剧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戏剧需要拥有众多的观众:“先锋”却要求自己与观众保持距离。这种两难的矛盾投射到“三剑客”身上,产生了对观众的不同认知与追求。本文对先锋戏剧的“观众”概念进行了剖析,将之分为两类:一为看戏的人,是先锋戏剧的倾诉对象;一为买票的人,是先锋戏剧的消费者。林兆华和牟森排斥了作为戏剧消费者的观众,他们的先锋实践杜绝了票房的因素,因而颇难获得“可持续发展”。孟京辉意识到应该争取更多的观众,对“先锋戏剧”进行了从里到外的包装。但有些论者执此而指责孟京辉是“伪先锋”。笔者认为不能以是否拥有观众来判断先锋与否,并看好“孟京辉路线”。 结论指出了本文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阐明了文中的创新点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