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及其当代人格应用研究
【6h】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及其当代人格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人性的结构维度

第二节 人性的特征维度

第三节 人性的现实维度

第四节 遗传与环境对人性的影响

第五节 人性与物性、神性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当代意义

第一节 人类正确认识自身的方法

第二节 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根源

第三节 衡量社会发展的根本标尺

第四节 反对市场经济对人格式化

第五节 提供人格教育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人格应用

第一节 人性与人格的关系

第二节 和谐人格对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塑造和谐人格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 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识人类世界的科学方法与根本观点,它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现实世界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思考。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系统地分析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石、动力、途径与最终目的,对历史与现实的人进行了整体性剖析,是我们解释人类世界一切现象事务的根本依据。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立足于实践,批判了人的畸形发展与人的异化,树立了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
   重提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具有重要的当代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为了在当代中国社会条件下实现建构社会主义自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尤其为了确保社会和谐能力的稳定坚实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将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将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付诸于塑造和谐人格的实践过程,即实现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人格应用,进而保证和谐社会在中国大地上世代永续发展下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