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阶段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6h】

新阶段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和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图表清单

0.引言

1.相关分析

1.1概念界定

1.2发展历程

1.2.1国内发展历程和特点

1.2.2福建省内发展历程

1.3文献述评

1.3.1国外部分

1.3.2国内省内部分

2.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社会背景的解析和形势发展的总体判定

3.对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实状况调查的基本分析

3.1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状况

3.2基本分析

3.2.1福建农村劳动力规模和行业分布

3.2.2福建劳动适龄人口的迁移状况

3.2.3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

3.2.4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已进入加速期

3.2.5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4.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代表模式选择和相关实证研究

4.1对沙县模式的实证研究

4.2对永定模式的实证研究

4.3对泉州模式的实证研究

5.制约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因素

5.1福建农村劳动力自身条件制约,缺乏就业竞争力

5.2外来流动劳动力的就业冲击形成的影响

5.3福建城市经济现有容量有限和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5.4城市准入制度存在的偏差

5.5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

5.6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管理上存在着组织度不高和信息化程度低的状况

6.新阶段福建劳动力转移应重点关注的若干战略取向

6.1“就业优先”成为战略取向中的核心价值理念

6.2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建设的优势产业定位,锻造福建特色产业大军

6.3三个层面同时推进战略为福建劳动力转移提供多层次平台,消除地区间流动的不平衡

7.新阶段促进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对策建议

7.1加强农民工培训,大力发展福建农村职业技能教育,实行农民工先培训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制度

7.2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着力创造公平、宽松的就业环境,实行福建城乡平等的就业分配政策和制度

7.3壮大中心城市、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双轮驱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7.4科学合理地规划小城镇,加强小城镇功能建设和繁荣特色经济,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有效途径

7.5扩大对外劳务输出是符合福建特点的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7.6政府角色重新定位和职能创新

7.6.1加快农村制度创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法制保障

7.6.2从经济社会系统的角度,用统筹城乡宏观的思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应纳入福建政府统一的劳动就业规划中

7.6.3农民工培训列入官员考核

7.6.4政府合理预测长远规划劳动力市场建设,并着手建立劳动力资源供求预警系统

8.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国内外成熟经济发展的事实证明,每一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推进总是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其结果必然导致社会劳动力的转移和再分配。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农民增收的良策和根本。从长远看,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现代化进程的实现,都有赖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特别是向城镇转移。  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恰逢战略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宏伟蓝图的历史性变革中,着力描绘清晰的发展轨迹是实现“大而强,富而美”强省之梦的前奏。而对于一个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均占较大比重的沿海省份,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在于抓住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大力驱动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一轮高潮。  本文重点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县、乡、村,在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研究。创作论文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福建三个层面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劳动力资源分布差异的特点,将历年来获得的政府部门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对照比较,以便于做出客观的总体和局部判断。本论文前三部分内容是:首先结合一般理论分析,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形势发展做出总体判定和对所处的社会背景进行解析。然后主要以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实状况为切入点,具体联系福建农村劳动力规模和行业的分布、劳动适龄人口的迁移、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等基本分析,来认识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加速时期的内涵和特征及其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大意义;第四部分是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代表模式选择和相关研究,以福建沙县模式、永定模式、泉州模式的实证研究为主要内容;第五部分则指出制约福建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因素,属问题分析部分;第六部分进一步明确新阶段福建劳动力转移的战略价值取向;最后提出新阶段促进福建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