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辣椒组培再生体系和花培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6h】

辣椒组培再生体系和花培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引言

1辣椒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现状

1.1基因型对辣椒组织培养的影响

1.2外植体对辣椒组织培养的影响

1.3苗龄对辣椒组织培养的影响

1.4外植体大小对辣椒组织培养的影响

1.5培养基对辣椒组织培养的影响

2辣椒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2.1抗病毒基因工程

2.2抗真菌基因工程

2.3抗细菌基因工程

2.4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2.5其他方面

3白藜芦醇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

4.辣椒花药培养的研究现状

4.1基因型

4.2供体植株生长状态

4.3小孢子发育阶段

4.4预处理

4.5培养基及其成分

4.6辣椒花药培养存在问题

5.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辣椒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1材料与方法

1.1植物材料

1.2培养基与激素

1.3实验方法

1.4统计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种子无菌苗萌发条件的优化

2.2辣椒组织培养丛生芽诱导率的影响因子

2.3 GA3浓度对丛生芽伸长的影响

2.4不同激素及其浓度配比对丛生芽生根的影响

2.5移栽

3结论与讨论

第二章农杆菌介导的辣椒PS基因转化的初步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2.结果分析

2.1抑菌剂浓度的确定

2.2辣椒外植体对抗生素敏感性

2.3预培养、侵染、共培养时间以及菌液浓度的确定

3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辣椒花药培养初步探索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辣椒花蕾形态与小孢子发育时期

2.2花药培养的基因型效应

2.3预培养的影响

2.4诱导培养基的筛选

2.4AgNO3和活性碳的影响

2.5不定芽诱导、伸长、生根、移栽及其倍性的初步鉴定

3结论与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图版及图版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蔬菜和工业原料作物,富含维生素C及辣椒素等多种活性物质,对人体具有重要保健作用。辣椒高产优质生产取决于优良品种的应用与推广,而现代生物技术为辣椒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契机。本论文研究建立了辣椒离体培养再生体系和花培体系,并利用离体再生体系开展了辣椒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应用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选择储藏期一年以内的辣椒种子培养辣椒外植体,能够有效提高辣椒组织培养的效率。 2.12-16d的苗龄辣椒无菌苗的子叶是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体。 3.建立以辣椒子叶为外植体的丛生芽直接诱导体系,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BA和IAA有利于丛生芽的诱导,但浓度高于5mg/L的BA不利于丛生芽的伸长。添加4mg/LAgNO<,3>有利于辣椒的分化。在本研究中最适合的诱导培养基为MS+BA5.0mg/L+IAA0.1 mg。Ld+AgNO<,3> 4mg/L。 4.不同的基因型辣椒子叶和下胚轴的丛生芽的诱导率有显著的差异。 5.1mg/L的GA<,3>对辣椒丛生芽的伸长有促进作用,高于此浓度则容易产生畸形芽,且不容易扭转。 6.筛选出辣椒生根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1/2 Ms+NM 0.1mg/L+IBA0.5mg/L。 7.辣椒遗传转化试验表明,500mg/L的羧苄青霉素能达到抑制农杆菌生长的目的,辣椒的潮霉素致死浓度可以达到80mg/L。 8.辣椒子叶遗传转化的最佳条件:辣椒子叶必须预培养6 d左右,用OD<,600>值约为0.6的菌液浓度浸泡,浸泡时间约为7min,共培养3~4 d后进行洗菌,筛选培养辣椒的不同基因型花药培养条件有显著差异。 9.药发育时期和生长状况是影响花药培养的成败2个重要因素,应选择富有活力、单核靠边期的花药进行辣椒花药培养。 10.低温预处理会造成花药大量褐化死亡,诱导效果不如高温处理和常温培养。 11.花药培养中激素浓度配比和正常外植体分化培养有很大区别,我们筛选出的最佳诱导配方为:Ms+IAA 0.1mg/L+BA 2mg/L。 12.本研究获得少数花药植株,从形态学上可以初步鉴别其为单倍体植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