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6h】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界定

1.2.1 研究对象

1.2.2 相关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对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价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社会性别及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理论评述

2.1 社会性别理论

2.1.1 社会性别理论对差异的思考

2.1.2 社会性别理论对角色的思考

2.1.3 社会性别理论对权力的思考

2.2 人力资本理论

2.2.1 西方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理论

2.2.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中的人力资本理论

2.3 人力资源开发理论

3 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体概况

3.1 农村劳动力的数量

3.2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情况

3.3 农村劳动力的区域分布

3.4 农村劳动力的行业分布和就业情况

4 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性别差异

4.1 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的性别差异

4.1.1 农村人口受教育情况的性别差异

4.1.2 农村男女劳动力的文化教育水平差异

4.2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性别差异

4.2.1 农村劳动力流动方式的性别差异

4.2.2 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向的性别差异

4.2.3 农村男女劳动力的产业分布差异

4.3 农村劳动力从业的性别差异

4.3.1 农村男女劳动力的培训情况差异

4.3.2 农村男女劳动力从业的工种层次差异

4.3.3 女农民工的就业收入情况

4.4 农村劳动力医疗卫生保健的性别差异

4.4.1 农村劳动力的健康状况

4.4.2 农村女劳动力的医疗保健情况

4.5 农村劳动力权益保障的性别差异

4.5.1 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保障状况的性别差异

4.5.2 农村男女劳动力的土地权益保障状况的差异

5 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性别差异的成因分析

5.1 传统的性别观念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性别差异的内在因素

5.1.1 公众的社会性别文化

5.1.2 传统的社会性别分工模式

5.1.3 农村女性对自身的角色定位

5.2 各方投资主体的投资倾向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性别差异的外在因素

5.2.1 农村家庭对女性教育的投资行为滞后

5.2.2 企业在劳动力资源开发中偏离女性

5.2.3 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投资力度不够

5.3 农村女性自我开发意识薄弱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性别差异的主观原因

5.3.1 农村女性心理素质低、思想保守落后

5.3.2 农村女性对自身健康重视程度不够

5.3.3 农村女性维权意识淡薄

5.4 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性别差异的客观原因

5.4.1 社会保障性政策的性别盲视

5.4.2 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偏差

6 国外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性别平等的经验及启示

6.1 国外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性别平等的经验

6.1.1 全面开展性别平等教育

6.1.2 努力消除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

6.1.3 积极开展农村妇女小额信贷

6.1.4 建立完善的农村家政推广体系

6.2 国外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性别平等的启示

7 促进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性别平等的对策措施

7.1 创建有利于不同性别农村劳动力资源和谐开发的社会环境

7.1.1 正确认识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差异

7.1.2 转变传统观念,宣扬社会性别平等

7.1.3 建立和完善家务劳动补偿制度

7.2 发展有利于农村男女劳动力资源和谐开发的投资系统

7.2.1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7.2.2 扩大社会投资范围

7.2.3 加强家庭或是个人投资

7.2.4 加强农村妇女小额信贷建设

7.3 加大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性别平等的教育培训力度

7.3.1 夯实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后续劳动力的文化水平

7.3.2 改革教育的课程设置,力求教育内容的性别平等

7.3.3 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

7.3.4 以农业项目为依托,带动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

7.3.5 成立家政推广组织,加强农村女劳动力技能培训

7.4 完善有利于劳动力资源开发性别平等的社会保障政策

7.4.1 建立农民工子女就地入学制度

7.4.2 完善义务教育的性别平等政策

7.4.3 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平等政策

7.4.4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的性别平等政策

7.4.5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比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农业领域,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试图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入手,抓住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时机,对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性别差异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以提高农村女性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这对促进福建省农村劳动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运用社会性别、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开发等相关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历史文献法等方法分析研究了福建省农村不同性别劳动力的开发利用状况。首先,通过对福建省农村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开发存在着数量庞大、文化素质较低、区域和就业分布不合理等问题。其次,进一步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探析了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其中女性劳动力在教育培训、转移、就业、医疗保健、权益保障等方面发展滞后,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其结果表明,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观念、各方投资主体对男女劳动力投资的不平衡、相关政策法规的性别盲视以及农村女性自我开发意识薄弱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性别差异的主要因为。
   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建立起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大大提升了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论文在借鉴这些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包括韩国的性别平等教育,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农村妇女小额信贷等基础上,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提出了适合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一要创建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性别平等的社会环境;二要从政府、社会、家庭等方面发展有利于不同性别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投资系统;三要加大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性别平等的教育培训力度;四要完善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性别平等的社会保障政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