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交通系统避震应急疏散线路规划方法研究
【6h】

城市交通系统避震应急疏散线路规划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存在的问题

1.5 论文创新点

1.6 论文的框架结构及技术路线

2 城市交通系统抗震特性评析

2.1 城市交通系统主要工程结构

2.2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震害分析

2.3 城市交通系统抗震性能评价

2.4 城市交通系统震后通行概率

3 城市交通系统避震应急疏散线路规划

3.1 应急避震疏散场所规划研究

3.2 应急避震疏散场地分配模型

3.3 应急避震疏散路线选择

3.4 应急避震疏散交通管制

4 城市避震应急疏散线路规划案例分析-以福州市中心区(二环内)为例

4.1 福州市中心区(二环内)现状分析

4.2福州市中心区(二环内)避难场所分配

4.3 福州市中心区(二环内)道路系统抗震可靠性

4.4 福州市中心区(二环内)避震疏散线路规划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工作总结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 录 编程代码

致谢

展开▼

摘要

城市抗震规划是城市综合抗灾救灾规划中的重要分规划之一,其中的避震疏散规划(预案)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建立科学有效的抗震机制迫在眉睫。在设立了科学有效的避震疏散规划基础上,城市一旦发生突发的具有破坏力的地震灾害时,可以及时地做出反应,抗震防灾指挥可以立即启动科学的避震疏散预案,能够迅速组织城市居民按照避震疏散的预案有秩序的疏散至安全的区域(应急避难场所),避免由于人员无秩序的疏散而引起的交通堵塞以及避难场所调度失衡造成混乱的局面等,进而将地震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由于影响避震疏散规划的因素复杂,其中最重要的是道路抗震可靠性和避难场所布局,目前我国有关城市交通系统应急避震疏散规划的研究大多数仅根据其中某个因素来研究疏散线路的规划,例如目前很多城市仅仅以人口的分布以及避难场所的容量及布局来确定避难场所的服务半径,从而忽略了道路应对避震疏散的承受能力,而有些城市则仅根据对道路的抗震可靠性分析来确定道路的通行概率,从而选择相对安全的疏散路线,而忽略了避难场所对疏散方向的决定作用。
  本文结合避震疏散分配以及道路抗震可靠性两方面进行城市应急避震疏散规划的研究,即先根据城市人口分布以及避难场所分布和容量提出避震疏散分配的有组织疏散分配模型以及无组织疏散分配模型,将城市人口合理的分配到相应的避难场所,使得城市人口能够尽可能全部分配到避难场所并且使得总疏散时间最短,然后根据道路抗震通行概率计算得到路段的“当量长度”从而规划最优疏散线路。
  最后,以福州中心城区(二环内)为例,结合卫星遥感图,利用GIS进行地理信息采集,运用Matlab对避震疏散分配模型以及道路抗震可靠性模型进行计算,运用GIS对规划区域进行空间分析以及数据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疏散场所进行合理的规划并生成最优的应急避震疏散线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