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清晋商对福建茶产业地域分异格局演变的影响研究
【6h】

明清晋商对福建茶产业地域分异格局演变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 研究现状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明清晋商与福建茶产业地域分异格局演变的相关性透视

1 关于“晋商”、“万里茶路”和“茶贸功能区”的概念

2 晋闽茶贸活动扩展动力的经济地理学探析-以万里茶路为例

第三章 明清晋商对福建茶产业地域分异格局演变的影响

1 明清福建茶产业地域分异格局的演变过程及其机制

2 明清晋商对福建茶产业地域分异格局演变的影响

第四章 晋商对福建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启示及其对策

1 福建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对福建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启示及其对策

第五章 结论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讨论

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明清晋商作为中国商业大潮中孕育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区域商帮,曾一度“茶通天下”、“汇通天下”称雄中国商界五百年。晋商以茶为载体的茶贸活动对福建茶业产供销链和地域格局变迁产生过较大影响。而针对当前福建茶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整体上存在茶叶企业诚信建设相对滞后,行业集中度偏低,同质同构化恶性竞争程度较重,茶企融资成本和风险较高以及制度、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结合《国家“十二·五”茶产业规划》和《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等文件精神,从学科交叉视角系统地研究明清晋商茶贸活动对福建茶产业地域分异格局演变的影响则显得尤为必要。通过揭示明清统一时空尺度下晋闽茶贸复合系统的闽茶空间分异过程与晋商对闽茶不同演变阶段的行业形态分异和区域效应的影响,为提升福建茶企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实现茶业强省战略,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本研究在对晋商茶贸活动区实地考察与论证的基础上,以晋闽茶贸复合人地系统为空间维度,以晋商兴衰过程为时间维度,建立晋闽茶贸活动扩展动力研究模型-以万里茶路为例和闽茶地域分异格局演变机理的理论逻辑框架,开展针对性的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晋闽茶贸活动扩展动力的经济地理学探析-以万里茶路为例、明清福建茶产业地域分异格局的演变过程及其机制、晋商对福建茶产业地域分异格局演变的影响和对福建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启示及其对策。研究结果如下:
  1.万里茶路是一条集信息、资金、产业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为一体的密集经济轴带,是晋商在占主导的内核动力和起催化的外部动力复合叠加作用下累进式打造的跨区域产物,即晋商在山西省人口和土地失衡性配置、差异性的区位优势以及城镇与市场的梯度差异等内核动力主导下,叠加明清时期不同阶段政策与政局的变化和区际产业与资本的互补等外部动力的催化,不断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结果。
  2.明清时期,福建茶产业地域形态充分体现“中心-外围”格局,演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商贸活动为主的萌芽-成长期(1368-1823)—以万里茶路的陆运为主,地域扩展态势迅速,出现初级分工雏形,形成以崇安-建瓯一带为增长极、闽北茶区为腹地的闽北茶贸经济圈。票号为主的短暂繁荣期(1823-1896)—晋商对闽茶地域分异产生深刻影响时期,叠加内外局势的诱导,闽茶地域分异格局出现明显阶段分化特征,即前期(1823-1853)闽北-闽南双轮驱动的鼎盛期与后期(1853-1896)以福州港为增长极的闽东茶贸中心主导下闽南和闽东双轮驱动地域格局。银行为主的边缘化时期(1896-1911)—晋闽茶贸活动彻底衰落,闽茶仅剩闽东北茶区在三都澳茶港的带动下逆势快速发展,但无力扭转闽茶整体颓势。
  3.明清福建茶产业演变机制是晋商茶贸系统与闽茶系统各自比较优势在寻求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过程中综合作用在福建地域空间上的结果。其中,区域比较优势是基础,区域集聚经济中晋商运输成本的动态变化是关键,区域增长极效应与港口-腹地效应是重要引擎,三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4.明清晋商对福建茶产业地域分异格局的演变存在多维影响,尤其在晋商票号和晋商文化两个方面,晋商贡献效应显著。晋商票号为晋闽茶贸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调拨和信用保障,使得闽茶涉茶人数日益增多,茶业在一些地方逐渐成长为区域支柱性甚至主导性产业,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助推了一批茶业市镇、村镇的兴起和繁荣。同时,催生了茶行、船帮、茶贩、茶栈等中介服务业的兴起与繁荣。行业分工-专业化-中介服务,不断累积性循环、动态演进,有力支撑了闽茶的行业功能分化和中心-外围空间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晋闽茶贸过程也是晋商文化对闽茶的潜移默化过程。其中,晋商―学而优则商‖重商理念推动了闽人思想上从重农轻商转向农商互补共进,晋商―诚信义利‖理念降低了闽茶交易成本、提高了闽茶经济效益;晋商文化中的企业经营策略对闽茶影响也很显著,晋商―会馆与行帮‖式的团队策略,促进了闽茶种植与生产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票号‖的创新策略,加快了闽茶融资方式和生产经营的变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