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景观格局优化
【6h】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景观格局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社会经济概况

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景观格局分析

3.1景观格局分析概述

3.2景观格局分析理论与方法

3.3数据来源及处理

3.4结果分析

3.5本章小结

4 生物多样性现状评价

4.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理论与方法

4.2 基础数据来源及处理

4.3评价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区景观格局优化

5.1景观格局优化概述

5.2基于景观生态流的景观格局优化相关概念及理论

5.3基于景观生态流的景观格局优化步骤与方法

5.4景观格局优化结果及分析

5.5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不足与展望

6.3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东南开放开发的新热点,是我国与东南亚经贸联系的前沿核心地区。自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在2008年获得国家批准之后,大规模的投资和各类工程项目建设一直在加速,大片林地和耕地被侵占用于建设用地,侵占了生物生境,造成整个区域景观结构及其空间格局的大规模改变,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因此,了解当前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现状以及如何施加保护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鉴于此背景,本文选取整个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研究区,以1990年、2001年和2009年三期的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3S”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通过选取景观指数计算对研究区近20年来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然后选取了物种濒危程度、景观多样性指数、生境类型及自然保护区类型四个准则层构建了生物多样性丰富度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指标权重对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了评价。最后,基于景观生态流的累计耗费距离模型,在研究区内确立了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等景观要素,构建了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维持的网络。结果表明:
  1.林地和耕地是研究区最主要的两种斑块类型,两者面积之和占总面积的将近95%,占据绝对优势;从变化上看,1990-2009年,该区斑块面积变化最明显的是建设用地的扩大和草地的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近6倍,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了近60%和62.3%;研究区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加大,三个时期的景观破碎度指数分别为0.033、0.038和0.048,各斑块类型的破碎度不断加大,特别是耕地和林地受干扰强度强,破碎化程度增加很快,且2001年后增速明显,景观破碎化对区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了极大挑战。
  2.研究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上思县、龙州县,凭祥市,北部的马山县、上林县,东部的浦北县等地,城镇、建设用地和海岸线一带区域为最不丰富区。其中极丰富区面积1287.7km2,占经济区总面积的1.8%,较丰富区面积2347.3km2,占经济区总面积3.2%,丰富区面积8665.4km2,占经济区总面积12%,一般丰富区面积29624km2,占经济区总面积40.8%,不丰富区面积30712.4km2,占经济区总面积42.2%。
  3.从促进景观生态流的畅通运行角度在研究区确立了18个林地斑块和6个水体斑块作为生态源地,构建了47条生态廊道和35个生态节点,以点线面的方式构建了利于生物多样性维持的保护网络。提出的优化措施是对于生态源地要以保护现有核心生态斑块为主,避免周边土地开发对其造成干扰;对于今后的廊道建设应加强东西方向的连接。这一保护网络可以为区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参考,明确土地开发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避让区域,以更有效地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