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管超声-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与围手术期心血管改变关系的研究
【6h】

血管超声-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与围手术期心血管改变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声明

摘要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学术论文

文献综述 血管内皮功能与偏头痛的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运用血管超声,前瞻性研究围手术期即手术,麻醉,术后疼痛与术后镇痛对血管内皮功能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探讨围手术期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评估动脉内皮功能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指标预测手术麻醉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行性。 方法:选择择期全麻病人或椎管内麻醉病人150例,于手术前1天(基础值),麻醉苏醒后2小时,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相应的指标:血压,心率,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EDD),内皮非依赖性扩张功能(NTG),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结果:血压和心率在麻醉苏醒后2小时明显高于其他三个时期(P<0.05).术后疼痛VAS在麻醉苏醒后2小时,显著高于其他三个时期,且各个时期的疼痛VAS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EDD在麻醉苏醒后2小时与其他三个时期对照,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00);麻醉苏醒后2小时,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的EDD呈增加趋势,NTG在不同时期都保持稳定,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EDD与相关变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术前EDD与年龄、性别、体重相关.且术前EDD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呈负相关,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越多EDD值越小(R=-0.2 1 6,P=0.023)。术后镇痛组VAS较术后未镇痛组VAS显著减低,有统计学差异(P=0.00);镇痛组麻醉苏醒后2小时的EDD显著大于未镇痛组麻醉苏醒后2小时的EDD,有统计学差异(P<0.05)。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组与非危险因素组基础值中EDD,年龄,性别,SBP,有统计学差异(P<0.000)。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组IMT明显高于非危险因素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0).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组与非危险因素组麻醉苏醒后2小时EDD,DBP,SBP有统计学差异(P<0.000)。IMT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厚(R=0.673,P=0.000).术前IMT没有粥样硬化斑块组较IMT有粥样硬化斑块组而言年龄,DBP,HR显著减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IMT有粥样硬化斑块组与没有粥样硬化斑块组显著增厚,有统计学差异(P<0.000).术前IMT有粥样硬化斑块组与没有粥样硬化斑块组EDD,NTG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00与P<0.005).麻醉苏醒后2小时,IMT有粥样硬化斑块组与IMT没有粥样硬化斑块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对照,SBP与HR,MAP显著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21,P=0.004与P=0.01 3)。 结论:术前IMT的检测有助于维持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与动脉内皮功能显著相关;术后镇痛能有效改善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本研究结果论证动脉内皮功能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指标预测手术麻醉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是可行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指标预测手术麻醉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是可能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