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乙肝病毒治疗中病毒准种演变及其与耐药的关系
【6h】

抗乙肝病毒治疗中病毒准种演变及其与耐药的关系

代理获取

摘要

全球约4亿人慢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HBV的持续感染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与肝癌等严重后果。核苷类似物(nucleotide analogs;Nas)的临床应用是抗HBV治疗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能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且费用及副反应相对较低。但是Nas也有其明显的缺点,表现为停药后不能保持对病毒的持久抑制;同时长期使用Nas治疗可能会从病毒准种中筛选HBV聚合酶的耐药突变株,从而产生临床耐药现象。本研究主要通过PCR-克隆-测序以及扩增耐药突变系统PCR(amplification-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PCR,ARMS-PCR)的方法,对6例前期出现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耐药后而进行恩替卡韦(entecavir,ETV)补救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病毒准种演变模式的研究。结果显示:基线时患者血清中HBV野生株(YMDD)占绝对优势,LAM治疗后,种群中出现LAM耐药突变株(rtM204V/I±rtL180M)且比例逐渐上升,种群中各种突变的组成也趋于复杂,最终在病毒突破时全部变为耐药突变株。改用ETV治疗后,有三例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LAM耐药株占种群的比例始终大于83%,而另外三例患者在ETV治疗后,种群中野生株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最终成为优势株。在治疗过程中6例患者均未发现ETV相关的基因型耐药。同时我们采用HBV体外药敏实验对其中1例患者中种群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初步分析,以期望揭示抗病毒治疗中病毒准种演变与耐药的相关性。体外表型分析(phenotypic assay)结果表明野生株与LAM耐药突变株不同比例的混合种群对ETV仍然敏感,且随着种群中野生型比例升高,该种群对ETV的敏感性也略有升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核苷类似物治疗过程中HBV DNA准种分布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患者用ETV进行LAM耐药补救治疗后HBV准种出现的两种演变模式可能使得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期对ETV耐药的发生概率有所不同。种群中优势准种对该种群的药物敏感性可能起决定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