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71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析
【6h】

171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总结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细菌培养阳性率、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比较早、晚发新生儿败血症高危因素、局部感染发生率、合并症及各种病原菌感染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我科收治的171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局部感染发生率、合并症及病原学特点;按发病年龄将其分为早、晚发新生儿败血症两组,对高危因素、局部感染发生率、病原菌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早产、低出生体重、母羊水发臭或粪染、宫内窘迫、生后窒息、气管插管为早发新生儿败血症高危因素。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以活动减少或嗜睡(63.4%)、皮肤黄疸(57.3%)、少吃(41.5%)、发热(39.8%)所占比例较高。最常见伴随局部感染为呼吸道感染(91.2%),其次为皮肤粘膜感染(28.1%),比较早、晚发新生儿败血症两组的皮肤黏膜感染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病例99.4%合并有其他疾病,其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49.1%)最为常见。171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9.1%,革兰阳性菌占74.1%,其中CONS占总菌株的55.3%,MRS占49.4%;革兰阴性菌占23.5%,其中产:ESBLs革兰阴性菌共占总菌株的11.8%;真菌占2.4%。早、晚发两组新生儿败血症革兰阳性菌的感染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青霉素类、红霉素、头孢西丁、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等对葡萄球菌的敏感度较低,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完全敏感;青霉素类、一代头孢、氨曲南等对革兰阴性均敏感度较低,三代头孢对革兰阴性菌的敏感度有降低趋势;阿米卡星对于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包括产ESBLs均有较好的敏感性。
  结论:早产、低出生体重、母羊水发臭或粪染、宫内窘迫、生后窒息、气管插管为早发新生儿败血症高危因素。新生儿败血症往往伴随局部感染及各种合并症。早发及晚发新生儿败血症伴随局部感染的部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我院新生儿科细菌培养阳性率较高,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尤其CONS等条件致病菌仍是新生儿败血症主要致病菌。青霉素类、红霉素、一代头孢、头孢西丁、苯唑西林、氨曲南、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率较高,已不适合作为新生儿败血症首选药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