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阳文化历史变迁与价值重建——以河南重阳乡重阳节俗活动为例
【6h】

重阳文化历史变迁与价值重建——以河南重阳乡重阳节俗活动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条件和方法

1.4 创新点及研究困境

2 重阳的含义

2.1 岁时的由来

2.2 “重阳”的含义

3 重阳节俗活动的历史演变

3.1 形成时期——汉魏六朝

3.2 鼎盛时期——唐宋

3.2.1 唐代重阳节俗

3.2.2 宋代重阳节俗

3.3 延续时期——元明清

3.4 衰落和重构时期——近代以来

4 重阳节俗活动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

4.1 重阳节俗活动的内蕴——生命意识

4.1.1 辟邪消灾

4.1.2 祈福求寿

4.2 社会功能

4.2.1 文化认同功能:寻根与祭祖——民族认同与家族凝聚

4.2.2 人文娱乐功能——审美与竞技:陶冶性情与强身健体

5 重阳乡重阳文化介绍

5.1 重阳乡基本情况

5.1.1 地理位置

5.1.2 行政区划

5.2 重阳乡历史上有关重阳节俗活动的史料记载

5.2.1 史料记载

5.2.2 历史遗迹

5.3 当地有关重阳节的民间传说

5.3.1 重阳寺的传说

5.3.2 重阳沟的传说

5.3.3 菊花圣母的传说

5.4 地方特色的重阳节俗活动

5.4.1 生产活动——小秋收

5.4.2 精神食粮——八庙曲剧

5.5 重阳节的现实意义与价值重构

5.5.1 老龄化社会问题

5.5.2 重阳节“敬老”的社会价值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岁时是具有社会公共意识价值的时间表述,是华夏先民创造的、独特的时间分割方式。民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的规律,把一岁(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后世节日大多与这些节令有关。在中国传统的岁时观念中,岁时节令既包含着自然的时间过程,也蕴含着人们在相应的时间段落上所进行的人文活动,这些人文活动正是后世被称为各种名目节庆的民俗风习滥觞。
   中国传统节庆民俗活动是人们生活、生产方式和宗教伦理、精神信仰等各方面的综合展示,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重阳节就是这种集信仰、伦理、娱乐、艺术、经济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传统节庆活动之一,其民俗文化的积淀较其他节庆也显得更为深厚。但就学界现状而言,对于重阳节的关注仍嫌不足。本文在梳理相关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获得的一手资料,主要从历史演变、内涵解读等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功能分析、比较研究和参与观察的方法,结合民俗学、人类学的相关知识,对重阳节的起源、传承、特征、功能等作了一些伴随人文思考的探讨。认为这个节庆活动研究的关键点在于:发掘地方重阳节庆文化的深层意蕴,进而探讨传统节庆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重阳节庆伴随历史反观的现代解读,期望这个重要节庆价值的重构得以实现。
   论文主体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论述中国传统社会岁时节令观念的形成及重阳的缘起和含义;
   第二部分:论述重阳节俗活动的历史演变,按朝代更替分为形成、鼎盛、延续和衰落四个时期进行评介,主要手段是在梳理历代文献的过程中,对重阳民俗活动作全景式的还原展现;
   第三部分:运用现代人类学理论,分析重阳节俗活动的深层文化内涵,强调其固有的辟邪消灾、祈福求寿的生命意识,展现其文化认同和人文娱乐等方面的社会功能;
   第四部分:借助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发掘地方重阳节庆文化的内蕴,探讨这个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与价值重构可能。以期回答:在即将步入老龄化中国社会中,光大重阳节尊老敬老、祈福求寿的文化价值,将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怎样的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