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表皮神经嵴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6h】

表皮神经嵴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符号说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表皮神经嵴千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表皮神经嵴干细胞对损伤脊髓的修复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 表皮神经嵴干细胞在修复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
  建立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大鼠来源的表皮神经嵴干细胞(epidermal neural crest stem cells,EPI-NCSCs)培养方法,为研究EPI-NCSC在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奠定基础;探讨EPI-NCSCs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的修复作用,以及对受体组织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Nogo-A表达的影响。
  方法:
  取GFP大鼠触须垫毛囊,将毛囊隆突部放入用鼠尾胶原处理过的培养板上。培养第3d有细胞从毛囊隆突爬出,去除贴附的毛囊隆突部,胰酶重悬细胞并传代培养,细胞使用Sox10以及Nes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测量EPI-NCSCs纯度。
  60只SD大鼠均暴露T10节段脊髓,并在NYU-Ⅱ撞击机,以10g-25mm致伤力挫伤脊髓制作脊髓损伤(SCI)模型,随机分为空白损伤组(A组)、DMEM移植组(B组)、表皮神经嵴干细胞移植组(C组)。SCI模型大鼠损伤一周后将EPI-NCSCs细胞悬液移植入大鼠脊髓损伤处,DMEM组用单纯的DMEM/F12代替,空白损伤组不做处理。移植术后第1周、2周、3周、4周、5周、6周根据BBB(Basso-Beattie-Breanahan locomotor rating scale)评分细则评分。
  移植术后1周,每组随机取动物3只,取T10节段区脊髓组织约15 mm,抽提组织总蛋白,使用NGF、BDNF的酶联免疫(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脊髓组织内NGF、BDNF的表达量。
  移植术后3周,每组随机取动物3只,取T10节段区脊髓组织约15 mm,制成冰冻切片,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脊髓内BDNF的表达,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各组脊髓内BDNF、Nogo-A的表达。取T10为中心脊髓组织15 mm,提取蛋白,采用NGF、BDNF的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脊髓组织内NGF、BDNF的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脊髓内Nogo-A的表达。
  移植术后6周,每组随机取动物3只,取T10节段区脊髓组织约15 mm,制成冰冻切片,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脊髓内BDNF、GDNF、NGF的表达,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各组脊髓内BDNF、GDNF、NGF、Nogo-A的表达。取T10为中心脊髓组织15 mm,提取蛋白,使用NGF、BDNF的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脊髓组织内NGF、BDNF的表达量。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脊髓内BDNF、Nogo-A的表达。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脊髓内GDNF的表达。
  结果:
  GFP大鼠来源的EPI-NCSCs在荧光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有天然稳定的亮绿色荧光。培养第3d细胞以隆突部为中心向外周伸展,刚爬出的细胞多呈卵圆形,随后长出突起,细胞可见分裂象,呈哑铃形。传代培养的细胞形态多为圆形,也可见梭形和三角形。经Sox10以及Nestin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该方法培养出的EPI-NCSCs纯度可在90%以上。
  移植术后,各组大鼠后肢功能有所恢复,从第2周起C组大鼠双下肢1-2个关节开始有轻微活动;移植术后4周,C组大鼠常见双下肢3个关节大幅活动;移植术后6周C组大鼠足底负重步行,A组和B组大鼠拖动后肢前行,足置于不负重位。C组大鼠的运动功能相对于其他两组显著提高。表明EPI-NCSCs移植可促进SCI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移植术后1周,经ELISA检测,三组大鼠脊髓内BDNF、NGF的表达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移植术后3周,ELISA结果显示,C组BDNF、NGF表达高于A组和B组(P<0.05);经免疫组化发现A组和B组有少量细胞胞浆呈现NGF、BDNF棕黄色阳性染色,分布于脊髓的灰质和白质,而C组可见EPI-NCSCs及移植细胞周围的脊髓组织呈大量棕黄色阳性反应;免疫荧光组织染色可见C组BDNF阳性细胞增多,表达量高于同期A、B两组,同时,C组Nogo-A阳性细胞减少,表达量低于同期A、B两组;经Westernblot检测,C组Nogo-A表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移植术后6周,ELISA结果显示,C组BDNF、NGF表达持续升高,表达量同期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免疫组化发现A组和B组有部分细胞胞浆呈现BDNF、GDNF、NGF棕黄色阳性染色,分布于脊髓的灰质和白质,而C组可见EPI-NCSCs及移植细胞周围的脊髓组织呈大量棕黄色阳性反应;免疫荧光组织染色可见C组BDNF、GDNF、NGF阳性细胞增多,表达量高于同期A、B两组,同时,C组Nogo-A阳性细胞比3周时表达更少,表达量低于同期A、B两组;经Western blot检测,C组Nogo-A表达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组BDNF表达高于同期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GDNFmRNA表达最强,高于同期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本实验培养的EPI-NCSCs来源于GFP转基因大鼠,分离的细胞具有天然稳定的绿色荧光标记,是研究EPI-NCSCs移植修复脊髓损伤作用机制的理想工具。
  2.大鼠脊髓损伤后移植EPI-NCSCs能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
  3.EPI-NCSCs的移植能修复损伤脊髓,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损伤脊髓内神经营养因子,如BDNF、GDNF、NGF的表达,以及抑制损伤脊髓内神经生长抑制因子,如Nogo-A的表达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