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置管溶栓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6h】

置管溶栓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病例筛选标准

1.1.2 一般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1.2.2 CDT联合PTA

1.2.3 B组经患侧足背静脉系统溶栓治疗

1.2.4 常规辅助治疗

1.2.5 住院治疗期间监测

1.2.6 随访期间的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患肢肿胀消退情况

2.2 血栓溶解情况

2.3 下腔静脉滤器的使用

2.4 出血及肺栓塞并发症

2.5 远期疗效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现状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评价置管溶栓(CDT)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DVT患者78例。其中行置管溶栓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CDT+PTA)治疗的患者为A组(n=42);接受经足背静脉系统溶栓治疗患者为B组(n=36)。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小腿周径差、静脉通畅度评分、出血及肺栓塞的发生率以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彩超测定的静脉通畅率。通过小腿周径差变化、静脉通畅度评分变化以及静脉通畅率等来评估治疗效果,以出血及肺栓塞的发生率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
  结果:
  1.治疗前A组与B组小腿周径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6个月及12个月A组小腿周径差均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前A组静脉通畅度评分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A组静脉通畅度评分(1.46±0.63)分低于B组(4.35±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在溶栓治疗期间,B组症状性PE发生率为11.1%(4/36),而A为0%(0/42),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的出血发生率为11.9%(5/42),B组为30.6%(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出院后6个月时彩超复查的静脉通畅情况:A组静脉通畅率77.8%(28/36),明显高于B组37.9%(11/29);12个时A组静脉通畅率83.3%(30/36),高于B组41.4%有(12/29),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置管溶栓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经足背静脉系统溶栓。
  2.置管溶栓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DVT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