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庆地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分子研究及临床分析
【6h】

重庆地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分子研究及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试剂与器材

1.3 临床及影像资料的收集

1.4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测结果

2.2 临床表现

2.3 家系调查

2.4 影像学表现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基因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调查重庆地区临床诊断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家系及散发患者,了解该地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基因分型及临床表现。
  方法:1.召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并诊断为SCAs的10个家系中19例患者及28例血亲,同时召集9例散发患者。绘制SCAs家系患者的家系图。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查体。部分患者行脑部磁共振检查。2.取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使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所有受试者SCA1、SCA2、SCA3、SCA6、SCA7、SCA12、SCA17及RPLA基因进行扩增及DNA直接测序。3.结合临床及影像资料对重庆地区SCA3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1.本研究中10个SCAs家系中有8个SCA3家系,另2个家系及9例散发患者未能明确分型,未发现SCA1、SCA2、SCA6、SCA7、SCA12、SCA17及DRPLA亚型。2.正常对照组ATXN3基因CAG重复次数为8-39次,15例SCA3患者ATXN3基因CAG重复次数为58-71次,7例症状前患者ATXN3基因CAG重复次数为56-71次。子代CAG重复次数较亲代有增加趋势,在父系遗传中更突出。3.SCA3患者临床表现复杂,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及构音障碍,平均发病年龄为49.6±5.6岁,存在明显的遗传早现现象,且在父系遗传中尤为突出。4.SCA3患者大脑萎缩不明显,主要表现幕下脑萎缩,并以小脑蚓部尤为明显。脑干萎缩程度与病程正相关,病程越长,萎缩越明显。
  结论:重庆地区的SCAs主要为SCA3型,与我国其他地区的报道一致。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及构音障碍,具有典型的临床异质性及遗传早现,且遗传早现在父系遗传中尤为突出,脑部影像学表现为幕下脑萎缩。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为诊断本病提供重要依据,基因检测是目前确诊本病的唯一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