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免疫抑制的研究进展
【6h】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免疫抑制的研究进展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OBI的定义

2 OBI与免疫抑制

3 OBI在不同临床情况下的药物预防治疗

3.1 OBI与血液系统疾病

3.2 OBI与风湿性疾病

3.3 OBI与固体肿瘤

3.4 OBI与HIV阳性者

4 OBI再激活的预防战略

5 OBI复发的管理

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常见定义为肝脏组织中可检测到HBV DNA,血清中可检测到低载量的HBV DNA(<200 IU/ml)。大部分OBI血清学特征为HBsAg阴性,HBcAb阳性和/或HBsAb阳性,极少一部分为全部血清学标志阴性。乙肝病毒感染长久出现的原因是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 DNA)存在于被感染的肝细胞里面,而这可以作为将来的感染源。OBI在某些特殊临床条件下有重要意义,例如:输血、器官及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透析、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肿瘤或 HIV所致免疫抑制、合并慢性 HCV感染等等。OBI在正常免疫调控下是无害的,但是当出现相关原因所致的免疫抑制时,可能出现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再激活,从而加重肝脏疾病病情。临床上 OBI再激活在血液系统肿瘤疾病免疫抑制治疗、固体肿瘤化疗时常常出现。临床中接近20%的病例表现出HBV再活化,影响也许是严重的,乃至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对于器官移植与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血液恶性肿瘤接受高强度免疫抑制方案治疗时(大剂量美罗华和糖皮质激素,或者延长疗程),为防止OBI再激活,建议先发制人地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抗乙肝病毒治疗;其余临床条件下,需密切监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当乙肝表面抗原变得可检测时早期治疗应尽快实施。该综述回顾性介绍了现有知识对于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最新的评估,重点阐述OBI与免疫抑制、不同临床情况下的药物防治疗、再激活的预防策略及管理。

著录项

  • 作者

    马龙;

  •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
  • 学科 内科学(感染病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石统东;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12.62;
  • 关键词

    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 免疫抑制; 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