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性别诗学视域下迟子建的两性书写
【6h】

性别诗学视域下迟子建的两性书写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2迟子建小说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目的及创新点

2 性别诗学视域下迟子建小说的两性世界

2.1迟子建对和谐两爱的理性呼唤

2.2 迟子建小说中和谐两性世界的呈现

2.2.1世俗烟火中的两性之爱

2.2.2苦难面前的两性之爱

2.2.3回归的温情

2.2.4 灵肉一致的醇情性爱

3 性别诗学视域下迟子建的女性书写

3.1女性角色的本真回归

3.1.1母性的宽宥

3.1.2 执着的韧性

3.1.3 情感的依附

3.2 女性声音的诗学

3.2.1女性欲望的言说

3.2.2 女性生命疼痛的言说

4 性别诗学视域下迟子建的男性书写

4.1 悲情男人形象的塑造

4.1.1 温和而痴情的守望者

4.1.2无爱婚姻的顺从者

4.2 男性生存困境地多维透视

4.2.1尊严之困

4.2.2封建伦理婚姻之困

5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在众声喧嚣的中国当代文坛,迟子建并非是名利场的座上客,却绝对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魅力的女性作家。从八十年代登上文坛至今,历时二十年的创作生涯中迟子建始终坚守着自己稳定的写作态度和美学追求,用细腻的感情以及优美的文字为读者展示了世俗生活中的温馨图景,而她对两性关系地处理以及两性形象地刻画更是在二十世纪八九年代风靡一时的女性主义文学中显出了一种别样之姿。受着女性主义的影响,在许多女性作家那里,两性的书写常常会成为一种潜在的张扬女性声音和消解男性声音的“文学载体”。作家迟子建却用一种和谐的音符谱写了一首男女双声共振的乐曲,在男女形象的设置上始终坚持着“阴阳互补”的观念,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性别特点的女性角色。在对于男女两性生存的审视中更是多了一份超越传统女性主义的理性状态,即有意关注着女性的需求及生存压力,同时又关心着男性的性别困境。这在某些程度上与林树明所提出的性别诗学理论有着不谋而合之处,而性别诗学正是新世纪女性主义的发展方向,且被诸多理论家与女性主义批评者所接受和阐述。因此本论文就将迟子建的两性书写放置于性别诗学的理论框架中加以研究,其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绪论,这部分首先阐述性别诗学的提出及概念,其次是梳理迟子建目前的研究现状,最后是此论文的意义及创新点;第二部分阐述了性别诗学视域下迟子建的两性世界,这部分以当代性别诗学为理论视野,然后讨论迟子建的两性观。首先分析了当代性别诗学的两性追求:即也就是在承认男女性别差异以及男女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打破了男/女二元对立的模式,实现多元对话,构建两性和谐的图景。其次分析了迟子建的两性观:男人和女人必须相依相偎才能维系这个世界,谁也别指望打倒谁。只有获得和谐,这个世界才不至于倾斜,才能维持平衡状态。最后从对迟子建的文本出发,讨论了在迟子建两性观的影响下,两性之爱的呈现;第三部分性别诗学视域下迟子建的女性书写,即在性别诗学的视野下分析了迟子建小说中所塑造的具有传统色彩的女性角色。性别诗学是女性主义诗学的进一步发展,它希望男女能够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走向和谐,去“政治化”。但这并不代表女性主义批评不再存在,也不代表女性从此不需要发出声音,然后重新进入自己的“屋子”,因为女性只有继续保持自己的声音,才能实现真正地平等对话,才能更好地走向和谐。这部分就主要从迟子建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分析以及对女性不幸地位的观照探讨了其别具一格的女性意识,这种独特的女性立场也正是性别诗学思想所倡导的;第四部分讨论了性别诗学视域下迟子建小说中的男性书写。林树明在他的性别诗学中提倡关怀男性,从女权主义者的单一声音走向多元对话。而迟子建在两性书写中也恰恰表现出了对男性声音的倾听。当九十年代激进女性意识大行其道时,迟子建依然保持自己对男性的客观审视,男性即没有缺席也没有被解构。温和的男性形象在迟子建的笔下占了大半个舞台,即使是一些有缺憾的男性,迟子建也并没持蔑视和敌对的态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