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视角下《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的“脏话”研究
【6h】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视角下《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的“脏话”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Chapter1 Introduction

1.1 David Salinger and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Research Purpose

1.4 Research Methodology

1.5 Main Structure of the Paper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Studies o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2.2 Linguistic Profanity

2.3 Summary

Chapter 3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3.1 Cooperative Principle

3.2 Politeness Principle

3.3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P and the PP

3.4 Summary

Chapter 4 The Study of Holden’s Profanity in Dialogue

4.1 Noncooperation

4.2 Impoliteness

4.3 Holden’s Profanity and Image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参考文献

Appendix A: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是美国的20世纪50年代最具代表的作家,他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历史的经典作品之一。《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追捧和热爱,但是主人公霍尔顿的“脏话”语言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作为引导美国文学创作新潮的作品,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已有很多研究。但是从语用学的角度鉴赏这部小说却并不多见。本文通过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对小说主人公霍尔顿在对话中的“脏话”语言进行详细分析,并认识“脏话”背后霍尔顿的形象。
  本文对Jerome David Salinger和《麦田里的守望者》进行简要介绍,回顾《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基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和立奇的礼貌原则分析霍尔顿“出口成脏”的语言特征。即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和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赞誉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探讨霍尔顿带着“脏话”违反合作或礼貌原则的原因,以及“脏话”背后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研究以下两个问题:一、霍尔顿为什么违反合作或礼貌原则时使用“脏话”?二、通过违反上述原则,霍尔顿的“脏话”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通过分析,本文认为,霍尔顿在对话中使用“goddam, hell, bitch”等脏话,有意地违反了合作或礼貌原则,其是要发泄压抑在心中不满,愤怒,害怕的情绪。霍尔顿通过叛逆的“脏话”来掩盖内心的孤独,抗拒和无奈,即使霍尔顿厌恶虚伪的成人世界,向往着内心的美好,却摆脱不了世俗的生活。从而塑造出霍尔顿作为一名孤独的守望者、成人世界的抗拒者、以及社会的妥协者的人物形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