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诗意语文”教学流派研究
【6h】

“诗意语文”教学流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一 “诗意语文”教学流派概述

(一)诗意语文

(二)“诗意语文”教学流派

(三)“诗意语文”教学流派的形成

二 “诗意语文”流派教学风格

(一)教学风格

(二)“诗意语文”流派教学风格

三 诗意语文”教学流派主要代表

(一)王崧舟与“诗意语文”

(二)董一菲与“诗意语文”

(三)周益民与“诗意语文”

四 对“诗意语文”教学流派的思考

(一)现实意义

(二)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我国是一个千年诗国,千年诗国源于千年诗教,千年诗教孕育了诗性的民族品格,奠定了国民人文素质的基础。但在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今天丰富的生命体验已成为某种奢侈,诗性文化渐渐流失。再观如今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无论是之前的以应试为宗旨还是现如今强调应付社会、生活的需要,都忽视了人的内在生命和精神需要,在教学上,他们侧重于知识的讲授或是生硬的思想灌输,把原本应该诗意盎然的语文变得无味无趣甚至是无聊。所以,超越功利、关注精神、回归心灵业已成为时代对语文教育的深情呼唤。在这种大背景下,“诗意语文”应运而生。“诗意语文”表现了人们对中小学教育现状的反思,对语文本真的探求和对民族诗性文化的重拾。“诗意语文”的绽放在语文教育界引起强烈的震动和反响,吸引了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关注目光和研究兴趣。“诗意语文”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一个教学流派。笔者敏锐地注意到这一教育现象并对其展开研究。
  本篇论文用案例分析、文献参考、比较研究等方法对“诗意语文”教学流派进行研究,首先对其流派的产生过程进行了梳理,再对该流派整体体现出的教学风格进行了分析,但在共性之中又寓于个性,所以笔者以王崧舟、董一菲等“诗意语文”流派代表老师为主来分析该流派实践者的个性。最后,笔者从“诗意语文”教学流派现实意义和在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两方面对该流派进行了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