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人学理论对当代高校教育救助的启示研究
【6h】

马克思人学理论对当代高校教育救助的启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成为人,高校教育救助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立身之本正在于协同实现教育立德树人之根本。目前在高校教育救助中出现的偏离人的目标的诸多现象引发学界关注。回溯历史,社会救助作为人类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古老也最基础的部分,因关乎人的生死存亡,在古今中外的各种哲学思想中始终备受关注。在我国古代,社会救助最早显示出“以人为贵”的高贵品质,但总体而言它是建立在君王之道基础上的,社会救助在此更多地被视为是一种外力的施舍与恩赐,其权利意识比较缺失。西方国家的社会救助思想,则更多地表现为无差别、平等博爱的“人本”主义救助观,它强调救助的普遍性,认为救助的范围不仅限于贫困群体,而是所有公民,重视人的权利,认为所有救助应坚持公民需要的原则,这种救助思想因过分强调权利,忽视了权利与义务的结合,因此加剧了社会救助实践中的“福利依赖”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关注人的发展。尤其是马克思人学理论更是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关心人的问题,强调“人”的目标指向,真正的以人为价值对象来研究人的存在与发展,关注人的权利与义务共生,使人真正的摆脱对物和精神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它在新时期社会救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能为我们探索真正朝向人的高校教育救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思想资源。 现有研究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高校教育救助结合的研究显然不足,目前相关研究主要是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视角对救助过程中存在的道德、公平、正义等方面进行研究。本研究则试图将马克思人学理论作为重要理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围绕人的本质、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对现有高校教育救助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并总结出当前高校教育救助过程中存在救助根本性目标偏离、救助内容不完整等诸多问题。本研究认为,现有高校教育救助主要有救助主体理念滞后、救助对象道德失范、救助客观运行条件不完善等。基于此,本研究以马克思人学理论为指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转变教育救助理念,同时立足贫困生的需要来丰富教育救助的内容与方式,在制度设计方面充分重视人的目标指向,以此构建高校教育救助体系的路径,提高救助的实效性,实现贫困大学生真正脱贫,最终促进其全面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