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
【6h】

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引言

1.2山地城市规划研究的背景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研究目的

1.3.2研究意义

1.4国内外山地城市规划现状

1.4.1国外山地城市规划现状

1.4.2国内山地城市规划现状

1.5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5.1研究内容

1.5.2研究方法

第二章 山地城市规划基本理论

2.1山地城市概述

2.1.1山地城市的概念

2.1.2山地城市的建设现状

2.2山地城市的布局结构特征和形态

2.2.1山地城市的布局结构

2.2.2山地城市的布局结构调整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地城市结构形态的研究

3.1山地城市结构形态的基本类型

3.2结构形态发展变化的作用力分析

3.2.1道萨迪亚迪斯的人类聚居地作用力的讨论

3.2.2自然力与非自然力

3.3自然力对城市结构形态的影响

3.3.1山地地形特征的作用

3.3.2自然生态环境对城市结构形态的影响

3.4结构形态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形式

3.4.1基本规律

3.4.2发展方式

3.4.3动态发展的交叉综合和区域化发展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地城市的扩展理论与工程运用

4.1山地城市的扩展

4.2城市的空间扩展动力机制及扩展方式

4.2.1市场机制

4.2.2政府机制

4.2.3市场和政府的合力机制

4.2.4山地城市扩展模式

4.3山水园林城市的构思原型

4.3.1风水的山水思想

4.3.2有机统一的山水与城市

4.3.3风水的空间特征

4.3.4文脉的经营

4.3.5风水思想与山水城市创造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地城市改建问题的处理方案

5.1积极建立公共活动中心

5.2山城改造应把环境的改善作为一条重要的目标

5.3山城改造应继承与发扬优秀的城市历史文化传统

5.4城市发展应注重适度规模

5.5山城改建必须坚持基础设施优先的原则

5.6旧城改造应与新区开发相结合

5.7山城改造须有正确的政策引导

5.8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典型山地城市重庆建设实例

6.1重庆旧城改造实例

6.1.1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

6.1.2重庆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

6.1.3注重山城特色建设

6.2居住区规划实例

6.2.1竖向设计

6.2.2道路交通规划

6.2.3环境及边坡

6.2.4场地排水

6.8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结论

7.2展望

致 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尤以西南部为主,中部和东部也有许许多多的山丘,即使在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其江边都有似浪的丘陵,这就构成了我们国家特殊的大小不一的山地地貌。我国从北向南几乎没有一个省完全是平原,可见在中国广大区域上研究山地城市规划及建筑形式是当前一个重要而持续的课题及研究领域。山地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和方法与平原城市差别较大。
   本文结合山地城市独特的地形地貌及城市分布形态,就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相关理论开展研究与实践。论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山地城市规划现状,提出了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山地城市的概念布局特征及形态等方面探讨了山地城市规划的有关理论问题,并以山地城市结构形态的基本类型、结构形态发展变化的作用力分析,自然力和非自然力对城市结构形态的影响,结构形态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形式等研究了山地城市结构动态变化的因素,同时,从城市空间扩展动力机制及扩展方式;山水园林城市的构思原型等方面阐述了山地城市的扩展理论及工程运用,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列举了山地城市改建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山地城市改造设想及工程措施,并应用于重庆市旧城改造。
   研究得出了本文的结论,即:“有机分散、分片集中、分区平衡”的布局结构体系是山地城市发展历史过程中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也是适应山地城市今后进一步发展建立动态平衡的必然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山地城市结构形态的发展变化将会持续更新,结构形态的最终归宿是城乡一体的生态化发展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