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在中国市场经济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6h】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在中国市场经济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社会保障概念辨析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与述评

1.3.1 国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3.2 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概述

2.1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的内容

2.1.1 社会保障的对象

2.1.2 社会保障的资金

2.1.3 社会保障的功能

2.1.4 社会保障的实质

2.2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的发展

2.2.1 列宁时期关于社会保障思想的实践

2.2.2 毛泽东时期对社会保障思想的发展

2.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社会保障思想的探索

2.3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的原则

2.3.1 适度原则

2.3.2 发展原则

2.3.3 公平原则

2.3.4 法制原则

第三章 社会保障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关系

3.1 社会保障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调和剂

3.1.1 社会保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劳动力

3.1.2 社会保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

3.1.3 社会保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化解风险

3.2 我国市场经济是社会保障发展的推动力

3.2.1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保障的完善

3.2.2 市场经济的运行促使社会保障的发展

3.2.3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社会保障的法制化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在中国市场经济实践中的应用现状

4.1 应用的可行性——我国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实践的有利因素

4.1.1 思想基础: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实践性的认识

4.1.2 实践基础: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取得的经验和成就

4.1.3 改革方向:社会保障改革思路基本确立

4.2 应用的现实复杂性——中国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实践的不利因素

4.2.1 社会保障水平较低

4.2.2 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不足

4.2.3 城乡社会保障差距较大、覆盖面小

4.2.4 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亟待健全

4.3 应用的阶段性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思想

4.3.1 适合国情的社会保障思想

4.3.2 以人为本的社会保障思想

4.3.3 促进和谐社会的社会保障思想

第五章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

5.1 以适度原则为基础,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5.1.1 注重社会保障与社会主义本质相结合

5.1.2 注重社会保障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5.2 以发展原则为目标,进一步建设普惠的社会保障体系

5.2.1 着力完善“五险”制度

5.2.2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5.2.3 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5.3 以公平原则为核心,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5.3.1 增加社会保障立法的全面性

5.3.2 促使社会保障立法多层次

5.3.3 提高社会保障法律执行力

5.4 以传承民族文化为特色,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5.4.1 提倡发扬传统的家庭观念,实现“小家”到“大家”的良性互动

5.4.2 提倡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实现“小我”到“大我”的互济共生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经济矛盾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护,社会保障体制转轨能否顺利实现,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通过马克思主义者对其不断实践而形成。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一方面充分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保障的实质,另一方面,为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发展的道路指明了方向。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适度、公平、法制等原则,有利于解决我国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的诸多问题,从而减轻我国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本文从社会保障的对象、资金来源、功能、实质四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总结出列宁时期、毛泽东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其思想的实践和发展的特点,进一步挖掘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的原则。其次,分析了社会保障与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关系,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下,应用马克思社会保障理论的可行性、现实复杂性、和阶段性成果的现状。最后,本文结合马克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的原则,提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