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毫火针留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6h】

毫火针留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录

ABSTRACT

前言

文献研究

1.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认识

1.1 概念及临床表现

1.2 发病机制

1.3 西医治疗

2.祖国医学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治疗

临床研究

1.病例收集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2.研究方案

2.1 样本含量

2.2 随机分组

2.3 操作器材

2.4 治疗方案

2.5 不良事件及处理

2.6 观察指标

2.7 统计学分析

3.研究结果

3.1 研究完成情况

3.2 基线资料比较

3.3 疗效指标比较

讨论

1.结果分析

1.1 基线资料分析

1.2 疗效观察指标分析

2.选穴依据

3.毫火针使用依据

3.1 火针概述

3.2 毫火针作用机制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火针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目的:对比毫火针留刺法与常规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条件的70例患者,通过完全随机设计,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脑卒中二级预防进行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予以毫火针留刺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进行治疗。治疗组两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对照组每周治疗6次,隔1日再进行下一周治疗,共治疗3周。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MAS量表、ADL量表、FMA量表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本研究纳入病例70例,治疗过程中未完成全部疗程致脱落3人,最终共有67例患者完成临床治疗,治疗组33人,对照组34人。1.两组患者的数据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治疗前改良MAS评级、ADL评分、简式FMA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在改良MAS评级、ADL评分、简式FM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依据MAS疗效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1.81%,对照组有效率为73.53%。结论:1.毫火针留刺法和常规针刺治疗均能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程度,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2.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两者疗效相当,在改善肢体痉挛程度和肢体运动功能方面,毫火针留刺法优于常规针刺。

著录项

  • 作者

    陈乾;

  • 作者单位

    安徽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中医药大学;
  • 学科 针灸推拿学(专业学位)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汪节;
  • 年度 202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毫火针;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留刺法;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