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唐代文学作品中的日本形象解析
【6h】

唐代文学作品中的日本形象解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はじめに

1.1研究目的

1.2比較文学における異国の形象

1.3比較文学における異国の形象の特徴

2 先行研究

2.1 中国における唐代の文学作品に現れる日本像を研究する現状

2.2 日本における唐代の文学作品に現れる日本像を研究する現状

2.3 西洋における唐代の文学作品に現れる日本像を研究する現状

2.4本稿の研究対象及び研究方法

3 唐代の文学作品から見る日本像

3.1唐代における中日交流の情況

3.2唐代の文学作品における日本の自然風景に関する描写

3.3唐代の文学作品における遣唐使(日本の友人)に関する描写

3.4唐代の文学作品における日本の品物に関する描写

3.5唐以前の日本像の概説と唐代に変わる原因

3.6本節のまとめ

4 中日関係の現状及び未来の課題と展望

4.1中国史の中の日本像の概観

4.2中日関係の現状

4.3最近中日関係の新動向

4.4未来の課題と展望

5 終わりに

5.1本稿のまとめ

5.2本稿の不足

5.3今後の課題

6 注 釈

致谢

参考文献

添 付

展开▼

摘要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中日两国间的交流已有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在这期间唐代迎来了中日友好往来与交流的空前繁荣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同日本展开了频繁的交流,特别是在文化方面,进行了高层次的交流,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描写当时日本的文学作品。通过这些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充分解读唐代的日本形象。
  在本稿的前半部分,以唐代的文学作品为基础,从自然风景、友人、物品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日本的形象。首先分析的是出现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关于日本自然风景的描述。在唐代,虽然航海的技术和航路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受遥远的距离和恶劣的天气条件的限制,几乎没有唐代诗人实际渡过大海,到达日本。正因为如此,他们笔下创作的关于日本的自然风景都是千篇一律的,未能够描写出具体而生动的自然山水风景,因此并不能算成功。究其原因除了没实际到过日本外,还因为他们对日本自然景色的了解仅仅局限于正史中抽象的记载和来唐的日本人的口述,是想象出来的风景。
  接着分析了出现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日本人的形象。在唐代,日本频繁地派遣遣唐使赴唐,这些遣唐使在当时中日交流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本节首先以粟田真人和阿倍仲麻吕为例,考察了被选入使节团的遣唐使的外貌上的特征及其外交风姿,并以唐代诗人赠送给日本友人的赠答诗和送别诗为载体,分析了其中出现的关于日本友人的形象。这些饱含着深情的诗篇表达了对日本友人的一片真情实意,祝愿友人归国途中一切顺利,未来美好光明。同时,在另一些文学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唐人对舍生忘死渡海来到中国,在中日交流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遣唐使(僧)的敬佩之情以及对日本人擅长奇巧才能的赞美。
  本节还分析了出现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关于日本物品(工艺品和自然产物)的形象。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工艺品是一个民族文化水准的标志之一。出现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日本工艺品美丽而精致,并且受到唐人的喜爱。唐代的文化人对日本工艺品的高度评价也正显示了他们对日本民族所创造的物质文明持肯定的态度。除了工艺品,唐人对日本的自然产物(琥珀和玛瑙)的赞美也表达了他们对“宝岛”的向往之情。
  在本稿的后半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在中国历史中日本形象的演化和变迁。之后,从经济、政治、文化等三方面分析了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此同时,也分析了近来中日关系发展进程的新动向——温家宝总理的“溶冰之旅”、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的访华、胡锦涛主席的“暖春之旅”以及在四川大地震后日本方面给予的积极的援助和反应。并且对未来的课题和展望提出笔者自己的见解:研究历史如果仅仅拘泥于历史本身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正可谓“以史为镜,开创未来”。回顾中日间两千多年的交流史,对日本良好的印象持续了上千年,尤其是在唐代,两国频繁往来,展开了友好的交流,若没有错综复杂的政治因素,这种状态或许一直会延续至今。本稿虽说分析的是出现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日本形象,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预见未来的日本形象。构筑这个未来的日本形象不应受任何特定利益集团和个人判断力的制约,其必不可少的前提恐怕还是来自两国民间的心与心的交流。只要中日两国人民都积极的面向未来,不应仅仅重视物质上的交流,更应重视精神层面的沟通的话,中日关系必将迎来美好的未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