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和科学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超大陆汇聚和裂解过程
1.2.2 哥伦比亚超大陆
1.2.3 罗迪尼亚超大陆
1.2.4 扬子板块在超大陆演化的地位
1.3 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
1.3.1 扬子板块西南缘是否存在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基底
1.3.2 扬子板块西缘太古宙-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岩石单元的构造属性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方案及已完成工作量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1.4.3 已完成工作量
1.5 特色及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扬子板块前寒武纪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基底
2.1.1 扬子板块北缘与西北缘
2.1.2 扬子板块西南缘
2.2 康滇地区及元谋杂岩
第三章 研究方法及测试技术手段
3.1 野外宏观地质观测
3.2 显微构造(OM+CL)特征观测与分析
3.3 晶格优选定向(EBSD)分析
3.4 电子探针成分分析(EMPA)与温压估算
3.5 锆石U-Pb年代学分析
3.6 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
3.7 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
第四章 元谋杂岩变形-变质特征
4.1 区域构造单元及构造特征
4.1.1 元谋杂岩变质基底
4.1.2 元谋杂岩侵入岩浆岩
4.1.3 元谋杂岩盖层系统
4.2 区域宏观变形-变质作用及期次特征
4.2.1 早期进变质作用阶段(M
-D
)
4.2.2 峰期变质-变形作用阶段(M
-D
)
4.2.3 退变质-变形作用阶段(M
-D
)
4.3 区域显微变形-变质作用及期次特征
4.3.1 早期进变质-变形作用阶段(M
-D
)
4.3.2 峰期变质-变形作用阶段(M
-D
)
4.3.3 退变质-变形作用阶段(M
-D
)
4.4 区域深成侵入岩的变质-变形特征
4.5 小结
第五章 元谋杂岩古-新元古代岩浆事件的限定
5.1 样品岩相学与锆石U-Pb年代学特征
5.1.1 样品岩相学特征
5.1.2 花岗片麻岩锆石U-Pb年龄
5.1.3 长英质片麻岩锆石U-Pb年龄
5.1.4 角闪岩锆石U-Pb年龄
5.1.5 石榴石云母石英片岩锆石U-Pb年龄
5.2 锆石Lu-Hf同位素结果
5.3 小结
第六章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6.1 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6.1.1 花岗片麻岩
6.1.2 长英质片麻岩
6.1.3 石榴石云母石英片岩
6.1.4 角闪岩
6.2 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
6.3 小结
第七章 岩石变质-变形温压条件限定
7.1 岩石全岩和锆石Ti饱和温度计估算结果
7.1.1 锆石Ti温度计
7.1.2 岩石全岩锆石饱和温度计
7.2 电子探针成分及矿物对温压计结果
7.2.1 样品特征
7.2.2 变质温压计算结果
7.3 矿物EBSD组构特征及变形条件限定
7.3.1 样品特征
7.3.2 角闪石组构特征
7.3.3 石英组构特征
7.4 小结
第八章 讨论
8.1 扬子板块西缘太古宙-古元古代变质结晶基底
8.2 扬子板块西缘太古宙-古元古代构造-岩浆演化
8.3 扬子板块西南缘中-新元古代构造-热变质演化
8.4 扬子板块西南缘变质-变形作用响应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下一步工作设想
9.1 主要结论
9.2 下一步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