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控制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
【6h】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控制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文章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文章的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1.4.1 文章的创新点

1.4.2 技术路线

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与模型剖析

2.1 金融的增长效应

2.2 金融的经济功能

2.3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机制的模型分析

3 我国金融体系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3.1 我国金融发展历程

3.1.1 第一阶段“大一统”的财政性金融(1949 年一1978 年)

3.1.2 第二阶段:国有为主体的计划金融(1979 年—1997 年)

3.1.3 第三阶段:国有为主体的政府主导金融(1998—2007 年)

3.2 我国金融现状分析

3.2.1 金融结构现状

3.2.2 中国金融中介现状

3.2.3 中国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发展状况

3.2.4 中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

4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控制因果关系实证分析

4.1 引言

4.2 实证分析

4.2.1 指标的选取与样本数据说明

4.2.2 单位根检验

4.2.3 模型的描述及方程的估计

4.2.4 Y 到FD 逆向控制因果关系检验

4.2.5 经济增长的外生性检验

4.3 本章小结

5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门限效应的实证研究

5.1 计量模型

5.2 变量的选取及数据说明

5.3 外生性检验

5.4 门限效应检验

5.5 门限模型的估计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金融发展是否影响经济增长是一个关键的政策问题,也是学术界一直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金融体系是否完善,能否有效地提供金融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国所实施的金融政策。因此,合理制定金融政策己经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挑战。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在相当程度上证明了中国经济转轨的成功。学术界和世界银行获得共识的观点之一是[1]:中国渐进式经济转轨的成功得益于金融体系的相对稳定。国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得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结论。但在现有的文献中,由于样本数据的局限、指标选择的差异以及在计量方法上选择的不同,导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远未达成一致的见解。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放开,我国金融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再次探讨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经济增长及金融发展理论,并就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其次,本文对中国金融、经济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之后是文章的实证部分,也是论文的重点和核心。其一:运用超外生性方法对1992-2007年总量指标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检验分析,在分析中借鉴了“一般到简单”的建模方法,同时将宏观经济政策作为虚拟变量引入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只存在经济增长到金融发展的逆向控制因果关系,不存在金融发展到经济增长的正向控制因果关系。其二: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内金融体系无论从量和质上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基于此,本文对中国金融发展是否存在门限效应做了实证分析,在实证检验分析中借鉴Hansen的门限效应模型,分别以金融中介和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发展变量,对其是否存在门限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以股票市场作为金融发展变量时,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门限效应。最后,利用上面的实证结论对如何促进金融和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