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传导机制及其有效性研究
【6h】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传导机制及其有效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绪论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2相关研究回顾

1.2.1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文献综述

1.2.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文献综述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4本论文的创新点

1.5小结

2相关理论借鉴

2.1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相关理论及评价

2.1.1现代货币理论中的公开市场业务观点

2.1.2关于公开市场业务观点的评价

2.2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机理

2.2.1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出发点:基础货币

2.2.2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目标

2.3小结

3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现状

3.1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概况

3.2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3.2.1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主体的独立性

3.2.2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目标缺陷

3.2.3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交易工具的缺陷

3.2.4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中交易、招标方式的缺陷

3.3小结

4美联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4.1美联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实践

4.1.1决策和执行机构

4.1.2目标选择

4.1.3工具与交易对象的选择

4.1.4操作方式

4.2美联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我国的启示

4.2.1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宏观经济基础方面

4.2.2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目标的选择

4.2.3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的选择

4.2.4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方式的选择

4.3美联储应对此次经济衰退的措施

4.4小结

5公开市场业务的传导机制与实证研究

5.1公开市场业务的传导机制

5.2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货币、信贷渠道传递有效性实证分析

5.2.1 2002年以前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描述性分析

5.2.2 2002年以后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描述性分析

5.2.3 2002年以后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实证分析

5.3小结

6 结论

7政策建议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公开市场业务是各国中央银行贯彻货币政策目标的主要工具之一。我国自1996年引入债券公开市场业务,由于当时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和金融机构的内在缺陷,其操作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效果也并不明显。在应对此轮国际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央行更是频繁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市场进行流动性投放。那么,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以及金融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是否具备了实施公开市场业务的经济、金融基础与现实条件呢?带着这个问题,本文对现阶段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进行研究,厘清公开市场操作的传导途径,并对其操作的有效性进行检验。
   文章首先从现代货币理论中搜集出公开市场业务的观点,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推导出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机理;然后对公开市场业务开展最早的国家之一—美国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对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借鉴意义;并对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系统阐述;最后,本文对公开市场业务的传导机制进行了详细论述,对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进行了实证检验,考察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日益完善的背景下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有效性。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本文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在对美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分析与借鉴,以及我国公开市场业务开展以来的描述性分析中,本文主要采用了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而在公开市场业务有效性检验的过程中,则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经济信息网等相关网站公布的月度数据,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模型对我国公开市场业务不同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进行检验。
   理论推导与实证检验的结果均表明:随着市场经济运行环境的不断改进,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在短期内(4个月)可以通过货币、信贷渠道的传递对货币供应量、利率、贷款造成显著影响,并最终达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而且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价格水平的上涨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综合对比对公开市场业务传导的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货币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递中仍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以后的宏观货币政策调控中,我们要加大对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力度,在注重对货币供应量调控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信贷渠道的有效引导,并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