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巴蜀场镇沿街檐廊空间研究
【6h】

巴蜀场镇沿街檐廊空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研究的缘起

1.2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① 相关概念

1.3研究方法及框架

1.4小结

2 沿街檐廊的形成及其在巴蜀地区的发展

2.1沿街檐廊的形成原因

2.2巴蜀场镇沿街檐廊发展的影响因素

2.3巴蜀地域特色廊街空间

2.4小结

3 巴蜀场镇沿街檐廊的空间形态

3.1沿街檐廊空间的功能模式

3.2沿街檐廊空间界面

3.3廊、街空间秩序

3.4小结

4 巴蜀场镇沿街檐廊空间组合

4.1廊对场镇的关系

4.2廊与街的组合方式

4.3廊与民居的组合关系

4.4廊的组合方式

4.5小结

5 巴蜀场镇沿街檐廊的技术手段

5.1檐廊的构造技术

5.2檐廊屋面构造做法

5.3廊、街地面的构造

5.4檐廊的构造类型

6 巴蜀廊街意象及装饰艺术

6.1美学意象

6.2装饰装修部位

6.3廊街意象的传承的思考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追溯檐廊的起源,探寻巴蜀地区沿街檐廊盛行的原因;通过对空间的解析,把握沿街檐廊空间特征,以及檐廊与场镇、街道、民居的空间关系,尝试总结檐廊的空间组合方式;通过对沿街檐廊的技术解析,归纳檐廊的构造做法及作用;通过艺术的解析,呈现檐廊的整体自然且具巴蜀地域特色的美学意象。
  首先探寻巴蜀地区沿街檐廊的历史之源。檐廊形成于以保护墙面、遮风避雨为主的功能适宜性要求;沿街檐廊的形成与发展归结为商业发展下的社会的适宜性要求以及文化的普遍认同。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逐渐形成遍布全国的廊坊式场镇和传统场镇中的廊街。巴蜀地区的气候条件,场镇商业的繁荣,场镇居民对半室外空间的热爱,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使沿街檐廊空间盛行于巴蜀场镇。
  对沿街檐廊空间的解析,首先通过对沿街檐廊空间的居住和商业两大功能模式的研究,分析沿街檐廊的承载的交往与交易的作用。从空间界面的虚、实关系,各个界面的作用,以及界面围合度入手,探寻沿街檐廊空间作为受欢迎的中介空间的特点。
  借由街道——沿街檐廊——民居三者关系相关的廊、街空间,对廊与场镇、民居、街道的组合关系进行总结。探讨构架统一协调的沿街檐廊对场镇街巷空间的整合作用及对场镇节点空间的强调作用;从檐廊与街道、民居的组合关系中扩展檐廊空间信息,探寻空间蕴含的文化意义,寻找“以客相待”的文化内涵;廊、街不同的组合方式对使用者心理行为的影响;廊的多种组合方式及廊、街组合共同作用,带来的具有巴蜀特色的空间体验。
  沿街檐廊的技术解析,由木穿斗构架技术入手,强调檐廊对结构稳定性的增强的作用。对檐廊屋面构造做法的研究,总结如檐廊屋面亮瓦和光缝的应用,对檐廊采光通风条件的完善的作用。对廊、街地面的铺地及排水的研究,于繁复的青石板铺装实例中归纳廊街铺地的一些规律,对廊街排水方式进行总结。最后,从结构受力方式和形态两方面总结檐廊构造类型。
  最后对沿街檐廊的艺术解析。通过对廊、街装饰艺术的研究,归纳沿街檐廊的装饰装修的质朴而富创造性的装饰手法,呈现出巴蜀廊街的整体审美观下自然朴素的意象,并从总体性和技术性两方面提出一些关于廊街意象传承的思考。
  笔者想通过写作本篇论文,探寻巴蜀场镇沿街檐廊形成的轨迹和盛行的原因;全面认识沿街檐廊的空间;勾勒出独具特色的巴蜀场镇沿街檐廊空间。为廊坊式场镇风貌保护提供理论性资料以达到对传统建筑文化继承、发扬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