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南山地典型古城人居环境研究——四川省阆中古城
【6h】

西南山地典型古城人居环境研究——四川省阆中古城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论文选题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2 区域人居环境概述

2.1 区域聚居的历史演进

2.2 区域聚居的文化脉络

2.3 区域聚居的环境构成

2.4 区域视野下的阆中古城人居环境

2.5 小结

3 阆中古城人居环境之聚居形态

3.1 古城聚居形态的静态构成

3.2 古城聚居形态的动态演进

3.3 古城聚居形态的风貌特色

4 阆中古城人居环境之簇群空间

4.1 古城簇群空间的构成与类别

4.2 古城簇群空间的发展机制与特点

4.3 古城簇群空间与街巷群体

4.4 古城簇群空间与建筑组群

5 阆中古城人居环境之建筑形态

5.1 古城建筑形态的起源与发展

5.2 古城建筑形态的影响因素

5.3 古城建筑的形态特色

5.4 古城建筑的建构特色

5.5 古城典型建筑类型实例分析

6 阆中古城人居环境之人文历史节点

6.1 古城人文历史节点的存在形式

6.2 古城人文历史节点产生的背景

6.3 古城人文历史节点的特色价值

7 阆中古城人居环境的独特性分析

7.1“天人合一”的风水古城

7.2“文荫武备”的聚居文化

7.3“众教交融”的宗教文明

8 对阆中古城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8.1 平遥古城保护与发展对于阆中古城保护与发展的启示

8.2 对于阆中古城保护现状的评价

8.3 加强探索,促进自身发展

9 结 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古典人居环境承载着一定的时期、地域内人与环境(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系,集中地体现了各地人民生活方式、生产需要、习俗信仰、经济能力、民族爱好和审美观念等,结合本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创造和营建城市与生活空间的全过程。对本学科而言,研究古典人居环境是对传统城市、建筑规划营建思想与方法的发掘、借鉴和运用,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我国西南地区留存着大量的古代城池,这些城池开始甚早,经过时间的洗礼,留下来的不仅仅有着重要的历史考古研究价值,而且其中许多城池在选址、城市空间布局以及典型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对今天的城市规划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上述为出发点,对“四川省阆中古城”进行详细的典型人居环境方面的研究。
  阆中古城是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川北名郡,地域范围随时代的更替大小不一。本论文研究范围是,时间上考虑整个阆中古城的历史演变过程,空间上主要着眼于现明清时期遗留下的古城遗址与遗存,具体内容上关注于阆中区域人居环境,阆中古城人居环境的聚居形态、簇群空间、建筑形态、人文历史节点等五大方面的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七部分:
  第一部分为区域人居环境概述。在区域视野下,以川北嘉陵江区域为研究范围,从历史演进、文化脉络、环境构成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概述,从而重点探讨区域聚居与古城聚居的相互关系,并引出下面古城层面的人居环境研究。
  第二部分为古城人居环境之聚居形态研究。从宏观层面研究阆中古城的总体形态,主要包括静态构成、动态演进及景观风貌特色的分析,最后归纳阆中古城总体形态特征。
  第三部分为古城人居环境之簇群空间研究。从空间构成与发展机制进行分析,再分别对街巷群体、建筑组群及标志群三大组成部分进行详细解读,总结出阆中古城规整有序、内向含蓄的簇群空间特色。
  第四部分为古城人居环境之建筑形态研究。以古城内传统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影响因素、形态特色、建构特色、建构技术及装饰艺术等方面进行解读,旨在总结古城传统建筑的空间组合及高超的建构特色。
  第五部分为古城人居环境之人文历史节点研究。分物质与非物质两层面进行分析,旨在以人文历史节点折射出地域特色人文,并总结出古城人文历史的特色价值。
  第六部分为古城人居环境的独特性分析。通过对上述各部分的总结归纳,将其提炼为三大特性:“天人合一”的风水古城、“文荫武备”的聚居文化、“众教交融”的宗教文明这是阆中古城在西南山地中区别于其他典型古城的独特所在。
  第七部分为对古城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的思考。历年的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其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路径都为阆中古城保护与发展提供了经验与教训。在以上基础上,对现状阆中古城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进行评价与思考,结合实际,总结经验,并研究探索对策,进而促进阆中古城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