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地城市街旁绿地边界空间设计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6h】

山地城市街旁绿地边界空间设计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

2 山地城市街旁绿地边界空间概述

2.1 研究对象概述

2.2 解析山地城市街旁绿地

2.3 解析山城街旁绿地边界空间

2.4 小结

3 重庆渝中区街旁绿地及其边界空间调研

3.1 调研计划

3.2 三种类型的山城街旁绿地实例研究

3.3 山城街旁绿地的边界空间问题总结

3.4 小结

4 山地城市街旁绿地边界空间设计对策

4.1 通用设计对策

4.2 分类设计对策

4.3 小结

5 结 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调查问卷

C.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D. 边界空间行为标注

E. 不同时段活动类型

展开▼

摘要

在城市化发展不断推进、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山地城市在人口数量增加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上,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土地资源稀缺,再加上复杂的地形条件限制和必要的城市发展建设,山地城市中能辟出较大面积的绿地已属难得,更不易建设完全符合标准的综合或专类城市公园,这导致了其城市公园绿地在数量和规模上,都相对平原城市呈现出不足的状态,而这种现象在山城建成区会更为突出而典型。
  为平衡土地规划中的绿地指标,更重要的是为了营造优质宜人的城市公共环境,有必要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好山城中各处小型绿地——街旁绿地。通过梳理整合和优化改造等方式,增加其数量、提高其质量,使其在山城环境品质提升中发挥出更加综合而巨大的效益。街旁绿地作为典型的小型公园绿地,除了分布广、数量多,更因其开放性强、可达性高等特点,在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更为山地城市市民提供了难得的公共活动场所。因此,营建出精致而人性化的街旁绿地空间,对于山地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街旁绿地的边界空间是其与周边城市用地相衔接的边缘地带,其功能复合性较强,是人们使用绿地空间相对更频繁的区域,因此也是在街旁绿地空间营造中需要着重关注的部分。而现状的山城街旁绿地边界空间则有着很多不足,有值得改善的地方,笔者在日常生活中已发现不足的存在,并通过详细调研进一步证实和梳理出具体的问题,如:功能活动与空间组织欠匹配、景观形象与环境特色不突出、空间利用和使用效率偏低下等,都是诸多山城街旁绿地边界空间的共性问题。基于此,针对问题的存在展开本次研究,通过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调查和探究,期望构建起针对性设计对策。
  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分三大部分、五个章节,来对山城街旁绿地的边界空间设计进行深入研究。
  提出问题部分,即第一章绪论。该部分从研究选题的缘起入手,阐释了山城街旁绿地边界空间存在不足并难以发挥更大效益这一主要问题,从而明确出研究的目的、意义,并综述相关研究现状的成就与缺失,进而构建本次研究的方法及框架。
  分析问题部分,包括第二、三章。第二章首先针对问题的提出,对研究对象——山地城市街旁绿地边界空间——进行解读:界定山地环境下城市街旁绿地及其边界空间的定义及本次研究的范围,并总结归纳其主要特征;然后分别对山地城市街旁绿地和山城街旁绿地边界空间进行解析,依据区位条件、用地情况和主导功能等进行分类,进而辨析其空间构成、交通流线、功能活动、景观形象等内容。第三章是实例调查,通过对重庆渝中区这一人地矛盾突出、城市绿地稀缺的典型山城片区进行调研,进一步解析核心议题,分三种类型共十二个案例,对渝中区的街旁绿地及其边界空间现状进行详细解读,分析其优点与不足,进而归纳得出山城街旁绿地边界空间的共性问题以及三种类型的个性问题。
  解决问题部分,包括第四、五章。该部分基于以上的理论研究和实例调研,通过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针对核心议题的研究成果,构建起山地城市街旁绿地边界空间的设计对策,包括了普适性通用对策和针对各种具体情况的相应分类设计对策,解决了如何让山城街旁绿地边界空间改善不足并发挥出更大效益的问题;最后,对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反思不足之处,提出未来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