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BioFlex椎弓根螺钉动态稳定系统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
【6h】

BioFlex椎弓根螺钉动态稳定系统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英汉名词缩略语一览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不同减压范围对BioFlex系统生物力学影响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结果

1、不同减压范围下轴向刚度值比较

2、不同减压范围下直棒部分的应力比较

3、不同减压范围下弹簧圈的应力比较

4、不同减压范围下L3椎板应力的比较

讨论

一、实验标本的选择

二、减压范围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

三、动态内固定后邻近节段的生物力学改变

四、动态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随访结果

五、实验不足

结论

第二部分 BioFlex 与Dynesys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初步效果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 、手术方法

三、术后处理

四、 疗效评价

五、影像学评估

六、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临床疗效

二、影像学评估结果

讨论

一、动态内固定系统的临床疗效

二、 BioFlex与Dynesys系统对Cobbs角度改变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不同减压范围对BioFlex系统生物力学影响
  目的:
  本研究通过体外动物模型的生物力学实验,观察不同减压范围后BioFlex系统的弹性棒和邻近节段椎板应力的改变,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评价各种临床减压术式对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的力学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1、选取8具新鲜牛的腰段脊柱标本(L2~L6),拍摄正侧位X光片,排除骨病和畸形后,剔除所有肌肉组织,保留椎间盘和韧带的完整,采用树脂包埋法包埋标本两端。
  2、每具标本逐级减压建模分为5个组:(1)完整状态组(A组);(2)完整状态+BioFlex组(B组);(3)椎板部分切除+BioFlex组(C组);(4)关节突内侧1/2切除+BioFlex组(D组);(5)关节突全部切除+BioFlex组(E组)。
  标本重复应用,每个标本按减压的顺序进行测试。应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模拟人体在三种常见生理状态(站立、坐位弯腰和站立位手提20kg重物并弯腰)下腰椎椎间盘所承受的轴向载荷(500N、900N、2300N),应用应变片记录弹性棒和邻近椎板所受的应力,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记录的载荷-位移曲线计算刚度变化值。数据进行标准化后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轴向刚度随着减压范围扩大而逐步减少,但是与完整状态相比行BioFlex固定后轴向刚度值都增加明显。
  2、弹性棒直棒部分的应力随着减压范围的扩大而增大,相对于完整状态+BioFlex,行减压后其应力都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E组与C组及E组与D组相比其应力明显增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弹性棒弹簧圈部分的应力随着减压范围的扩大而减少,相对于完整状态+BioFlex,行减压后其应力都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轴向加压500N和900N时,C组与D组无明显差异(P>0.05);E组与C组及E组与D组相比其应力减少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轴向载荷增加到2300N时,不同减压范围之间应力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
  4、邻近节段椎板应力随着减压范围的扩大而增加,相对于完整状态,行BioFlex固定后其应力都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C组相比,增加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组与B组、E组与D组相比都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1、行BioFlex系统内固定后,不同范围的脊柱后路减压不会影响其重建结构的刚度。
  2、随着脊柱减压范围的扩大,其邻近节段椎板所受的应力逐步增大。
  3、BioFlex系统直棒部分的应力随着减压范围的扩大而增大。
  4、BioFlex系统弹簧圈上的应力随着减压范围的扩大而减少。
  第二部分BioFlex与Dynesys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初步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减压结合BioFelx或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两组术后整个腰椎、固定节段、固定节段头侧的Cobbs角变化。
  方法:
  2009年2月~2013年3月分别使用两种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23例,BioFelx12例(A组),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63岁(48~72岁);Dynesys11例(B组),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57岁(44~69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疼痛;临床疗效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应用X线分析两组术前与术后Cobbs角变化。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8~31个月,平均随访25个月。术前两组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分别为(8.2±0.8)和(8.3±0.9);最终随访时为(2.5±1.3)和(2.7±1.2)。两组术前ODI评分分别为(64.2±15.3)和(71.7±17.3);最终随访时为(16.1±11.9)和(17.2±11.4)均较术前改善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手术效果优良率无差异(P>0.05)。
  两组术前各腰椎前凸参数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L1~S1Cobbs角由术前43.6°减少至41.5°,B组平均L1~S1Cobbs角由42.3°减少至39.1°(P=0.09);A组固定节段Cobbs角由26.8°减少至25.3°,B组固定节段Cobbs角由23.4°减少至18.1°;A组固定节段Cobbs角由9.5°减少至9.1°,B组固定节段头侧Cobbs角由6.8°增加至9.3°。
  结论:
  两种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早期临床效果相当;BioFelx能够更好固定节段的Cobbs角,进而减少邻近节段Cobbs角代偿性增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