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村民集体维权的行动逻辑——透过法社会学和法人类学的观察
【6h】

村民集体维权的行动逻辑——透过法社会学和法人类学的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 言

(一)问题的缘起

(二)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主要研究内容

(四)两个概念的确定

一、新村故事

(一)发现新村

(二)走进新村

(三)新村的一天56

二、2002:北槐组维权行动的开始

(一)引子:一份埋下隐患的文件

(二)第一幕:矛盾重重的北槐组

(三)第二幕:第一次维权行动的开始

(四)第三幕:产生“遗留问题”

三、2003:北槐组的第二次维权行动

(一)从分散到联合

(二)集体上访的高潮及分裂

(三)最后的坚持者

(四)一场无法突破的困局

四、两次维权行动的逻辑分析

(一)第一次维权行动的分析

(二)第二次维权行动的分析

(三)对两次集体维权行动的总结

五、结语:如何保护利益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当今中国的农民群体承受着非常沉重的压力。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给传统的农村带来极大的冲击,旧的乡村秩序已被打破,而新的乡村秩序还尚未完全建立,致使农村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其突出表现就是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和集体上访等群众集体维权行为的数量逐年攀升,成为社会转型期中的重大社会问题。那么,这些集体维权行动是如何产生的?处于这些集体行动中的每一个人的行动逻辑是什么?考察这些问题有助于重新认识当今中国集体维权行动的产生和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2年,Q古迹前环境改造工程需要征收大量土地,与之相邻的北槐组需要拆迁50余户,而政府颁布的安置标准不能满足村民们的实际需要,成为了北槐组村民们维权行动的导火索。北槐组村民们的第一次维权行动是通过“选举村民代表”这一方式展开的,但这一方式并未取到很好的效果。最终,仍有六户村民没有得到需要的宅基地,在于街办交涉无果的情况下,这六户村民开始了长达数年的集体上访行动。而处在上访集体当中的几户农民都有着极强的理性,并基于自身的理性作出了联合、退出、继续上访等行为。
  可以看出,这场集体行动表现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选举而表现出来的一场“体制内”的维权行动,而第二阶段是“体制外”的集体上访行动。而整个集体维权行动表现出一种“弱组织化、强理性”的形态,在这场集体行动中的每个人都有着较强的理性。而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性选择,不会盲从。使得这场集体维权行动表现出一种弱组织化的状态。
  从目前的研究状况可以看出,学界关注的重点往往是一些组织性强、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集体事件,而对这类规模较小、组织性不强的集体行动则关注不足。但实际上,这类集体行动才是中国集体维权行动的常态,构成了当下中国集体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因征地、拆迁等活动中产生的农民的集体上访行动都属于这样的类别。这种“弱组织化、强理性”的集体行动往往会持续较长的时间,集体成员诉求也会复杂多样,如果在前期不能得到有效的疏导,这类集体行动往往会变得非常复杂。而且由于这类集体的组织性较弱,其成员在诉求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有可能引发更为极端的事件,造成更加恶劣的社会影响。政府应当对这类集体行动给予足够的重视,以积极地心态去了解民众的诉求,通过有效地手段化解矛盾,切不可采取回避或者压制的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