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事执行债权人变更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6h】

民事执行债权人变更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执行债权人变更的概念

(一) 执行债权人的概念

(二) 执行债权人变更的概念

1. 执行债权人变更的概念

2. 执行债权人变更的构成要件

3. 执行债权人变更的法律效力

(三) 建立执行债权人变更制度的必要性

二、执行债权人变更的理论基础

(一) 执行债权人变更的实体法理论基础—债权的可移转性

(二) 执行债权人变更的程序法理论基础—执行力的主观范围扩张理论

1. 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理论及其局限性

2. 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理论

三、完善我国民事执行债权人变更制度

(一) 我国民事执行债权人变更制度的现状

(二) 我国民事执行债权人变更制度之完善

1. 法律明确可变更执行债权人的情形

2. 变更执行债权人程序的启动

3. 执行法院的审查

4. 执行债权人变更的救济程序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在民事执行程序中,原则上只有执行依据载明的执行债权人才有权申请强制执行,执行依据主体以外的其他人均不能作为当事人要求法院启动执行程序为之执行。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由于某些法定事由的出现,执行债权人的债权转移给他人享有或由他人进行管理,这就产生了执行债权人变更的问题。执行债权人变更制度是整个执行制度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有助于最大限度的,最高效率的实现执行依据所确定的债权,也有助于执行程序可以顺利高效的完成,它是保护权利,恢复权利圆满状态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体现了执行制度高效、公正的价值目标。然而,我国在民事执行中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了对执行债务人的变更与追加的方面,对执行债权人变更的研究不够重视,研究程度也不够深入。理论的缺失导致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几乎是一片空白。鉴于此,笔者在本文中对执行债权人变更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力所能及的研究,着重论述了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部分是民事执行债权人变更的概述。这一部分首先明确了执行债权人的名称和概念,进而提出民事执行债权人变更的概念。然后,分别介绍了执行债权人变更的法律特征和法律效力及建立民事执行债权人变更制度的意义。
  第二部分是执行债权人变更的理论基础。这一部分首先论述了执行债权人变更的实体法理论基础——债权的可转移性,包括它的概念和类型,及执行程序中的债权是否可以转移;然后论述了执行债权人变更的程序法理基础—执行力主观范围的扩张。首先,对既判力理论作了简单的介绍,提出在一定情况下既判力的主观范围可以扩张,进而论述了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在解释执行债权人变更这一问题上的局限性,一是执行依据的多样性,二是既判力的性质决定它的局限性。然后,提出执行力这一概念,论述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的理论体系,结合国外的研究,类型化的指出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的三种情形—当事人的继受人,为当事人或其继受人利益占有请求之标的物者,向诉讼担当之他人——被担当人扩张,最后对执行力主观范围的扩张做了一定的限制。
  第三部分是我国民事执行债权人变更制度的完善。首先简单评述了我国民事执行债权人变更的立法现状;其次,提出完善我国民事执行债权人变更制度的建议,包括明确了执行债权人变更的法定事由的内容,执行债权人变更的具体程序,以及变更后的救济程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