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机构投资者持股、中小投资者保护与公司绩效研究
【6h】

机构投资者持股、中小投资者保护与公司绩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方法以及研究思路

1.3研究的意义

1.4 本文的创新点

1.5本文的结构安排

6相关概念界定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回顾

2.1 文献综述

2.2 理论回顾

3 机构投资者持股、中小投资者保护与公司绩效的理论分析

3.1 模型假设

3.2 模型的分析框架

3.3 模型讨论

4 机构投资者持股、中小投资者保护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4.1 机构投资者、股权结构、投资者保护与公司价值的五个假说

4.2 变量设计

4.3 样本和数据来源

4.4 样本描述性统计

4.5 研究方法与计量模型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公司治理变革的一个重要机制是: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在股权结构上呈现的一个新的特点是:机构投资者的持股规模持续大幅攀升。高持股比例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充当投资公司的大股东,有效地监督管理层的行为、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和公司价值。可见,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改善上市公司治理。基于此,我国也开始重视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另外,对中小投资者保护的研究也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在大多数国家,公司的控制权呈现集中的趋势,并落在公司高层管理者身上,高层管理者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会有动机对外部投资者进行利益的“掠夺”,从而侵占了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因此,如何更有效的监督管理者和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从而提高公司价值以及保证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现有的公司治理文献的回顾,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如何抑制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三种机制。这三种机制分别是股权结构、机构投资者、法律保护。这些文献多数集中在强调股权结构、机构投资者和法律这三种机制中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两方面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在文中主要把这三个机制统一在一个模型中,结合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探讨了股权制衡、机构投资者和法律这三者交互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最后通过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验证了其模型推导的结论。
  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投资者保护对公司绩效的影响。通过对2006-2010年的718家A股公司的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了:
  1、大股东持股增加,则大股东为了保障自身的权益不受侵害,会实行有效的内部监督,从而使得控股股东转移利润的倾向减低,有助于提高公司的价值。
  2、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上升,通过有效的外部监督,降低控股股东转移利润的倾向,从而增加公司的价值。
  3、法律制度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增强,控股股东转移利润被发现的概率上升了,从而降低利润转移的倾向,促进公司的价值上升。
  4、法律保护程度越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公司价值的边际影响会降低。
  5、法律保护程度越高,大股东的持股份额对公司价值的边际影响也会降低。最后本文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信息披露制度、法律制度和加强机构投
  资者内部监督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