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侵权责任中不可抗力适用规则研究
【6h】

侵权责任中不可抗力适用规则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不可抗力的界定和正当性分析

(一)不可抗力的界定

(二)不可抗力的正当性分析

二、不可抗力作为侵权责任免责事由效力的类型化分析

(一)过错责任领域中的不可抗力

(二)无过错责任领域中的不可抗力

三、我国关于不可抗力规定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不可抗力定义的界定模糊不清

(二)关于不可抗力适用范围的界定模糊不清

(三)关于不可抗力的规定不够合理

(四)关于不可抗力在无过错侵权责任中适用规则的规定模糊不清

四、侵权责任中不可抗力规则的完善

(一)明确规定不可抗力规则的定义

(二)明确规定不可抗力规则的适用范围和判断标准

(三)严格限制不可抗力在无过错责任中的适用范围

(四)明确不可抗力在无过错责任中的适用规则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不可抗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责任抗辩事由,我国相关法律都对其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是不可抗力在理解与适用时仍然有很多模糊之处。在侵权责任中,为了能够正确判定民事主体对自然事件、社会事件和国家行为等外在力量引发的事件负责,需要对不可抗力进行详细界定和细化解释。在不同归责原则中,不可抗力的法律效力是有差别的,这是不可抗力在不同侵权责任中发挥作用的机制不同所引起的,因此为了更好的研究不可抗力免责事由,须对其在不同归责原则下的法律效力进行类型化分析。我国现行《侵权责任法》中关于不可抗力免责事由的一般规定较为合理,但是仍然存在界定不明确、适用范围不明确、规定不合理等问题,原则性过强,缺乏可操作性,在立法政策上是否妥当,亦尚有推敲的余地。另外,针对如何正确适用和完善不可抗力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不可抗力的界定和正当性分析。详细阐释了不可抗力的概念和范围,指出在理解适用不可抗力时应当注意,要在主观上分析行为人是否有认识能力,客观上是否已经尽最大努力。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自然原因引起的不可抗力、社会原因引起的不可抗力和国家原因引起的不可抗力三方面。另外,不可抗力的正当性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权益保护”与“行为自由”权衡的结果;第二,蕴含着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
  第二部分:不可抗力作为侵权责任免责事由效力的类型化分析。以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的侵权案件中,当不可抗力是损害发生或扩大的唯一原因时,行为人可以援引不可抗力免除承担侵权责任;当不可抗力非损害发生或扩大的唯一原因而是部分原因时,不可抗力只能根据原因力大小部分减轻行为人的责任。在以无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的侵权案件中,不可抗力的适用应受到严格限制,不可抗力不是无过错责任领域中的一般抗辩事由。
  第三部分:我国关于不可抗力规定存在的问题。首先,我国法律对不可抗力的定义、适用范围界定模糊不清;其次,由于大量单行法规从部门利益出发或者出于其他考虑,使不可抗力的规定出现不公平、不合理等问题;再次,《侵权责任法》第29条关于不可抗力的规定过于原则,造成在无过错侵权责任中的适用规则模糊不清,扩大了不可抗力在无过错中的适用,给司法实践带来混乱。
  第四部分:侵权责任中不可抗力规则的完善。在对我国侵权责任中关于不可抗力规定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从明确不可抗力的定义,明确不可抗力的适用范围和判断标准,严格限制不可抗力在无过错责任中的适用范围和明确规定不可抗力在无过错责任中的适用规则四个方面来完善不可抗力规定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