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以重庆三所高校在校本科生为例
【6h】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以重庆三所高校在校本科生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社交网络与大学生人际交往

(一)社交网络及其特征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

(三)网络社会交往的特征

(四)大学生在社交网络背景下人际交往的现状

二、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进行人际交往的原因

(一)大学生群体特殊性

(二)大学生网络社交的心理分析

(三)社交网络满足了大学生的社交需求

(四)周围环境的局限性

三、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分析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描述

(二)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实证分析

四、科学合理利用社交网络,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主要对策

(一)制定网络秩序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和谐的网络社交环境

(二)加强教育管理,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三)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电脑的普及应用,网络从以往的单纯的高科技信息平台逐步转变为人类进行社会交往和经济交往的重要工具。通过网络,人们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信息、思想、情感方面的交往。网络作为一个全新的社会交往空间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并逐步成为人类社交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领地。社交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平台,很快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参与。一方面,社交网络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社交手段以及人际交往的虚拟空间,满足了大学生扩大人际交往范围、情感交流的需求,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社交网络对大学生形成强大吸引力的同时,也导致了一部分学生沉溺于社交网络,把社交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作为逃避现实和排解压力的平台,混淆了虚拟的社会交往和真实的社会交往中的角色扮演,他们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空间,缺乏人与人之间的现实人际交往,变得愈加孤独、闭塞和冷漠,对大学生健康的人际交往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因此正确的、全面的认识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对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做出科学引导和理性使用,充分发挥社交网络的媒介功能,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本文将重点探讨之。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是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方法和思路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社交网络和大学生人际交往,概述了什么是社交网络及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概括了网络社交的特点和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第三部分分析了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进行人际交往的原因,从大学生主体因素、社交网络客体因素以及周围环境因素三方面来阐述。第四部分介绍了问卷调查情况以及结果,在重庆市选取了3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高校,从中抽取样本来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了全国重点大学的重庆大学、部市共建文科类院校西南政法大学、以及普通类院校重庆工商大学。问卷调查从大学生对社交网络媒体的使用规模、社交网络媒体的选择、社交网络媒体的使用目的、社交网络媒体的使用频率、网络社交过程中的交流对象以及网络社交与现实人际交往深度对比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基本现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做了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实证分析。一方面,社交网络有利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获得自信;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性;并且有利于大学生扩大交际圈,增加人脉关系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也形成了一些负面影响,表现在大学生过度依赖于社交网络,从而造成了现实的人际交往障碍,容易降低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能力,导致大学生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出现信任危机,同时由于网络缺乏监控,容易弱化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责任意识。第五部分则根据上文的分析,对构建良好大学生人际关系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分别从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三方面来说,社交网络应加强自身建设,创造更有益的社交空间;学校应加强教育管理,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观念;大学生要提高媒介素养,正确合理使用社交网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