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死缓适用标准研究——以敖某强制猥亵妇女、故意杀人案为例
【6h】

死缓适用标准研究——以敖某强制猥亵妇女、故意杀人案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案件基本情况

(一)案由

(二)案情介绍

(三)本案分歧意见

(四)本案争议焦点

二、本案相关问题法理分析

(一)应当判处死刑的认定

1.犯罪行为的客观社会危害极其严重

2.犯罪人的主观恶性极其深

3.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极其严重

(二)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认定

1.自首行为的情节认定

2.罪后态度方面的情节认定

3.被害人过错方面的情节认定

(三)死刑立即执行与死缓的界限认定

1.综合考量犯罪人的量刑情节

2.死缓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的条件及程序

三、本案分析及结论

(一)本案敖某应当判处死刑

1.本案敖某的犯罪行为造成的社会危害极其严重

2.本案敖某主观恶性极深

3.本案敖某的人身危险性极严重

(二)本案敖某不符合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情形

1.本案敖某成立自首但并非适用从宽处罚

2.本案敖某虽认罪但并非适用从宽处罚

3.本案被害人的反抗行为对引起敖某杀人行为不具有过错

(三)本案敖某不适用死缓

四、本案研究启示

(一)死缓适用标准的明确化

1.应当判处死刑的立法完善

2.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立法完善

(二)死缓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

1.死缓案例指导制度的刑事政策功效

2.死缓案例制度的刑事司法功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死刑缓期执行(以下简称死缓),是我国死刑执行的一种方式。该项制度的设立充分体现了我国一贯坚持“严宽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我国刑法典的修订过程中,如何完善该制度也是备受学者的关注,修订后的刑罚典第48条、第50条、第51条分别就死缓适用的条件、死缓的法律后果以及死缓期间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计算等问题做了详细规定,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死缓适用标准的不明确,导致了司法实践中诸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广东东莞“敖某强制猥亵妇女、故意杀人案”由于媒体的相关报道,使得这样一起发生在校园里的凶杀案引发人们对死缓适用更多的热议。因此,对死缓适用标准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意义。本文从介绍敖某强制猥亵妇女、故意杀人案例及该案在审理中的分歧意见与争议焦点入手,详细分析、论述了死缓适用的“应当判处死刑”及“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刑法规定及认定等法理问题,分析并认为本案被告人不符合死缓条件,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提出了对死缓适用标准进行立法完善和推行死缓案例指导制度的建议。根据案例分析型论文的要求,除引言与结语本文的正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案件基本情况。2011年11月21日敖某在强制猥亵被害人梁某过程中,故意杀害被害人,造成一人死亡。根据案件审理过程中存在的分歧意见,概括本案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本案敖某是否符合“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情形。
  第二部分:案件相关问题法理分析。该部分结合所选案例主要对死缓适用的相关法律问题展开论述。首先分析了死缓适用的前提条件“应当判处死刑”,其次分析死缓适用的实质条件“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最后分析死缓与死刑立即执行的界限。
  第三部分:本案的分析与结论。该部分主要对所选案例展开分析,认定敖某应当判处死刑,但不符合“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情形,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第四部分:本案的研究启示。通过对所选案例的分析,针对死缓制度现存的问题提出建议,立法上建议明确死缓适用标准,尤其是“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具体化,司法上建议构建死缓案例指导制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