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科研
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
文档翻译
学术分析
论文查重
文档转换
科技查新
首页
成为会员
我要充值
退出
我的积分:
中文会员
开通
中文文献批量获取
外文会员
开通
外文文献批量获取
我的订单
会员中心
我的包量
我的余额
登录/注册
文献导航
中文期刊
>
中文会议
>
中文学位
>
中国专利
>
外文期刊
>
外文会议
>
外文学位
>
外国专利
>
外文OA文献
>
外文科技报告
>
工业技术
基础科学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教科文艺
经济财政
社会科学
哲学政法
其他
工业技术
基础科学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教科文艺
经济财政
社会科学
哲学政法
其他
自然科学总论
数学、物理、化学、力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技
医学、药学、卫生
航空航天、军事
农林牧渔
机械、仪表工业
化工、能源
冶金矿业
电子学、通信
计算机、自动化
土木、建筑、水利
交通运输
轻工业技术
材料科学
电工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图书馆学、情报学
社会科学
其他
自然科学总论
数学、物理、化学、力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技
医学、药学、卫生
航空航天、军事
农林牧渔
机械、仪表工业
化工、能源
冶金矿业
电子学、通信
计算机、自动化
土木、建筑、水利
交通运输
轻工业技术
材料科学
电工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图书馆学、情报学
社会科学
其他
自然科学总论
数学、物理、化学、力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技
医学、药学、卫生
航空航天、军事
农林牧渔
机械、仪表工业
化工、能源
冶金矿业
电子学、通信
计算机、自动化
土木、建筑、水利
交通运输
轻工业技术
电工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图书馆学、情报学
社会科学
其他
自然科学总论
数学、物理、化学、力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技
医学、药学、卫生
航空航天、军事
农林牧渔
机械、仪表工业
化工、能源
冶金矿业
电子学、通信
计算机、自动化
土木、建筑、水利
交通运输
轻工业技术
材料科学
电工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图书馆学、情报学
社会科学
其他
美国国防部AD报告
美国能源部DE报告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报告
美国商务部PB报告
外军国防科技报告
美国国防部
美国参联会主席指示
美国海军
美国空军
美国陆军
美国海军陆战队
美国国防技术信息中心(DTIC)
美军标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美国国土安全数字图书馆
美国科学研究出版社
兰德公司
美国政府问责局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
美国海军研究生院图书馆
OALIB数据库
在线学术档案数据库
数字空间系统
剑桥大学机构知识库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机构库
美国密西根大学论文库
美国政府出版局(GPO)
加利福尼亚大学数字图书馆
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
美国国防大学出版社
美国能源部文献库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
美国陆军协会
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
英国空军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导弹威胁网
美国科学与国际安全研究所
法国国际关系战略研究院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
国际宇航联合会
美国防务日报
国会研究处
美国海运司令部
北约
盟军快速反应部队
北约浅水行动卓越中心
北约盟军地面部队司令部
北约通信信息局
北约稳定政策卓越中心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
美国国防预算办公室
美国陆军技术手册
一般OA
科技期刊论文
科技会议论文
图书
科技报告
科技专著
标准
其它
美国卫生研究院文献
分子生物学
神经科学
药学
外科
临床神经病学
肿瘤学
细胞生物学
遗传学
公共卫生&环境&职业病
应用微生物学
全科医学
免疫学
动物学
精神病学
兽医学
心血管
放射&核医学&医学影像学
儿科
医学进展
微生物学
护理学
生物学
牙科&口腔外科
毒理学
生理学
医院管理
妇产科学
病理学
生化技术
胃肠&肝脏病学
运动科学
心理学
营养学
血液学
泌尿科学&肾病学
生物医学工程
感染病
生物物理学
矫形
外周血管病
药物化学
皮肤病学
康复学
眼科学
行为科学
呼吸学
进化生物学
老年医学
耳鼻喉科学
发育生物学
寄生虫学
病毒学
医学实验室检查技术
生殖生物学
风湿病学
麻醉学
危重病护理
生物材料
移植
医学情报
其他学科
人类生活必需品
作业;运输
化学;冶金
纺织;造纸
固定建筑物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物理
电学
人类生活必需品
作业;运输
化学;冶金
纺织;造纸
固定建筑物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物理
电学
主题
主题
题名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高级搜索 >
外文期刊
外文会议
外文学位
外国专利
外文OA文献
中文期刊
中文会议
中文学位
中国专利
外文科技报告
清除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
首页
>
中文会议
>
其他
>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
召开年:
2009
召开地:
昆明
出版时间:
2009-08-18
主办单位:
中国法学会
会议文集: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
0
)
清除
导出
1.
刑事和解案件范围之实证研讨
李翊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
|
2009年
摘要:
刑事和解从一种理念转化为一种制度或机制,至少包括参与主体、案件范围、适用条件、责任形式、和解协议等制度要素.其中案件范围是刑事和解的关键制度要素,即哪些案件应当纳入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目前立法没有对此明文规定,实践中各地做法不一.本文着眼于检察阶段,在充分考证检察实践的基础上,探讨刑事和解案件范围的立法模式.
刑事和解制度;
案件范围;
适用条件;
立法模式;
2.
适度的扩张与必要的限缩——刑事和解适用范围的演进脉络与图景勾勒
陈宝富
;
蔡永彤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
|
2009年
摘要:
近年来,刑事和解作为中国刑事法治实践中拿来主义的典型司法制度,引起了实务部门、诉讼法学界乃至新闻媒体少有的持续性强烈关注。绝大部分论者都局限于刑事和解这个制度本身,倾向于单个地考察其理论基础,分析利弊得失,并从比较法上探寻必要的完善路径,而未能从与传统刑事司法进行本土化适应这一思路展开追究与论证。有鉴于此,本文将从本土化实践的角度考察刑事和解在我国当下刑事司法适用中的最大外径。
刑事和解制度;
适用范围;
立法完善;
法治建设;
本土化实践;
3.
刑事和解实体界定及其制度构想
朱祖洋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
|
2009年
摘要:
近年来,在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过程中,刑事和解作为解决刑事纠纷的一种新方式,日益受到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关注.虽然作为一种制度架构,理解和实践这一制度至今还有不少的分歧,但是对于刑事和解的现实意义已经成为共识,探索和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刑事和解制度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本文以基层司法实践为基础,试对刑事和解的实体制度构建作一探索.
刑事和解制度;
实体界定;
制度改革;
体系构建;
4.
刑事和解的反思与刑法定位——兼论和解量刑情节的法定化
张少林
;
卜文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
|
2009年
摘要:
刑事和解从其出现之日起就陷入较大的争议之中,这些争议既包括宏观层面的我国是否需要引进刑事和解的争论,也包括微观层面的应当如何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争论。笔者认为,应当对当前学界关于刑事和解的争论和司法实务界对刑事和解做法不一的探讨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梳理,本文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为刑事和解作一准确的法律定位,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本土化的刑事和解制度。
刑事和解制度;
刑法定位;
量刑情节;
法定化;
5.
我国刑事和解再思考——以刑法学为视角
孙秀艳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
|
2009年
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刑事和解制度的现状及问题,从刑法学的角度探讨了刑事和解制度的本质,论述了刑事和解制度与我国刑法三大原则的关系以及该制度的适用范围。
刑事和解制度;
刑法基本原则;
适用范围;
立法完善;
6.
竞合与整合:刑事和解与修复性司法之间
张兴荣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
|
2009年
摘要:
传统司法模式下,法益保护与利益调整、打击犯罪与犯罪增长、治安形势与司法成本之间成了一个永远不解的结.本文提出不论是传统司法背景下的刑事和解制度,还是引入和谐理念开创的修复性司法模式,都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和谐司法、科学发展的理念与潮流,其间所蕴涵的公开、参与、和谐、共赢等价值理念,所体现出来的公平、公正、民主、效率等时代精神,对于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很强的积极意义。
刑事和解制度;
修复性司法;
社会控制;
司法模式;
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死缓制度研究
黄华乎
;
张伟珂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
|
2009年
摘要:
在实践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中,死刑问题尤其是死缓的适用问题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蕴涵着丰富的人权思想和对刑罚目的的追求,与死缓制度的人性论、功利观不谋而合,可以说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提倡为进一步健全扩大死缓制度的适用提供了良好时机,本文在上述阐释的基础上,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出发点,拟对我国死缓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进行探索性分析。
死缓制度;
刑事政策;
宽严相济;
适用条件;
8.
理想、政策与规范之间——论死缓制度的设计初衷与制度意义
张笑英
;
白飞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
|
2009年
摘要:
死缓制度作为死刑的一种执行方式,不论从哲学意义还是政治意义上讲,都具有实在的理想要求和制度立意.笔者从制度渊源出发,从死缓制度的构建理念、政策用意以及立法规范的角度对死缓制度进行探讨,并以中国当前的刑事法治环境为背景,来论证死缓制度的存在价值和功能发挥.笔者认为,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更好地体现出死缓制度的理念价值,使这项制度更加规范,更能发挥出惩治和挽救罪犯的实际作用,这才是促进刑事法治的有益取向.
死缓制度;
立法规范;
理念价值;
刑事法治;
9.
浅议死缓制度的完善——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视角
李京生
;
王吉春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
|
2009年
摘要:
死刑缓期执行制度是我国刑罚制度中特有的一种制度.虽然立法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这些缺陷不足以成为否定死缓制度价值的理由.本文对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在现有立法条件的前提下,提出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指导,促进死缓制度的完善.
死缓制度;
立法完善;
刑事政策;
宽严相济;
10.
论死缓制度的立法完善
段启俊
;
曹艳华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
|
2009年
摘要:
死缓制度是作为一种控制和减少死刑实际执行数量的措施而提出来的自建立以来死缓制度已经在控制死刑执行上发挥了显著而独特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死缓制度的不可或缺性,以及现行死缓制度的缺陷,并针对缺陷,笔者提出完善死缓制度的构想。
死缓制度;
立法完善;
适用范围;
执行条件;
11.
死缓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薛满果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
|
2009年
摘要:
死缓制度是我国独创的一项刑罚制度.死缓制度的确立,是我国贯彻"少杀、慎杀"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它的适用有效保障人权,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刑罚制度.尽管死缓制度有其不可替代的许多特点,但毋庸讳言,经过几十年的司法实践的检验,也暴露出死缓制度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死缓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之,笔者认为,我国现行的死缓制度还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一步放宽死缓的适用条件,适当延长考验期限并区别情况确定考验期,还需要适当调整有期徒刑的刑期,使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与死缓考验期满后的处理之间有所区别,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刑法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死缓制度;
立法完善;
适用条件;
法律地位;
12.
论共同犯罪案件中的死缓适用
冯江菊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
|
2009年
摘要:
死缓制度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奉行的"少杀、慎杀"刑事政策的法律表现,是当前处理死刑问题的一项正确有力的措施.贯彻"严格限制死刑"的政策,减少共同犯罪案件中的死刑适用,应充分重视死缓制度的价值,扩大共同犯罪案件中死缓的适用.因此,本文探讨了共同犯罪案件中扩大死缓适用的意义,分析了死缓适用的前提条件和实质条件。
死缓制度;
适用条件;
刑事法治;
共同犯罪案件;
13.
我国死缓制度司法适用的现状与展望
张旭
;
刘云涛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
|
2009年
摘要:
死缓制度作为我国刑罚制度中独具特色的两大制度之一,在整个司法运行体系中同其他法律制度一样,承载着构建和维护我国和谐法律秩序的任务。但传统司法观念陈旧、司法运行机制不健全、司法适用缺乏统一适用规则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死缓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故此本文着重从司法展望角度进行论述,以期对理论及司法实务有所裨益。
死缓制度;
司法程序;
法律适用;
立法完善;
14.
论死缓变更的司法适用与立法完善
王凯石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
|
2009年
摘要:
死刑缓期执行,简称死缓,是我国独创的一项刑罚执行制度.死缓制度体现了"少杀、慎杀"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其目的在于限制死刑的适用.判处死缓的人的最终结局有三种:执行死刑、改为无期徒刑和改为有期徒刑,本文对死缓的三种变更在司法过程中应当如何把握以及在立法上如何完善进行了深入探究。
死缓制度;
变更执行;
司法适用;
立法完善;
15.
死缓制度的适用与执行标准探析——以故意杀人罪为视角
柏利民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
|
2009年
摘要:
故意杀人罪属严重刑事犯罪,历来是刑法打击的重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国新旧刑法未作修改.正因为如此,我国刑法不仅将其位居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类犯罪之首,而且明确规定"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是现行刑法规定的法定刑从重到轻排序的少数几个罪名之一.本文结合玉溪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两起典型案件略陈管见,并就死缓制度的适用与执行标准略作探析。
故意杀人罪;
死缓制度;
适用条件;
执行标准;
16.
论刑事和解与罪刑法定的冲突及共生
易益典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
|
2009年
摘要:
由于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基础与传统制度不同,实践中刑事和解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由此带来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全面认识这些问题,厘清相关理论关系,是倡导刑事和解制度的前提。本文以刑事和解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冲突与调适为主题作一初步探讨。
刑事和解制度;
罪刑法定原则;
法律冲突;
共生机制;
17.
论刑事和解与刑法平等原则之间的冲突
许文辉
;
高小勇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
|
2009年
摘要:
刑事和解在提高司法效率和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搭建和谐的法治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的同时,也伴随着“花钱买刑”、“花钱赎罪”、“富人专利”等一系列的争议。本文探讨了在刑事和解制度运行过程中,刑事和解对刑法平等原则的影响。
刑事和解制度;
刑法平等原则;
运行模式;
法律冲突;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