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潘恩与希伯来共和主义传统——《常识》再阐释
【6h】

潘恩与希伯来共和主义传统——《常识》再阐释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一、引言:潘恩的政治思想与美国建国问题研究

二、希伯来共和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希伯来共和主义的渊源与产生

(二)英国清教革命与希伯来共和主义的发展

(三)希伯来共和主义的基本主张

(四)从不列颠到新大陆

三、希伯来共和在北美传播的社会历史基础

(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与社会特征

(二)英美冲突与独立战争的爆发

四、《常识》中希伯来共和主义的展开

(一)《常识》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

(二)常识中的契约理论

(三)《常识》中的反君主理论

(四)《常识》中的共和建国理论

五、《常识》与希伯来共和的复兴

(一)从《常识》到《独立宣言》

(二)《常识》对美国革命时期重要政治问题的终结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在美国革命和建国思想渊源问题研究中,希伯来传统所起到的重要影响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而作为美国革命的推动者,潘恩作品中所散发出的浓烈希伯来共和主义倾向,强烈的昭示了这位小册子作家在连接英美两场清教革命中的关键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清教革命与希伯来共和主义产生的历史脉络,重新解释《常识》中所蕴含的希伯来共和主义思想,揭示潘恩在北美殖民地传播希伯来共和思想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及其对美国建国以及美国立宪的重要影响。
  本文首先从英国革命的历史视角回顾希伯来共和的产生于发展。希伯来共和主义渊源于宗教改革时期的反抗权,并通过文艺复兴以来的《圣经》解读模式表现出来,表达了一种彻底的反对君主、倡导共和思想。在英国清教革命过程中,清教精神与君权神授思想的激烈碰撞促进了反偶像崇拜的强烈诉求,而处死查理一世的历史性转折则迫使英国人从《圣经》这一更高权威之中寻求弑君的理论基础,最终通过弥尔顿、锡德尼等学者的不懈努力,激进的希伯来共和主义得以形成与发展。然而光荣革命之后,希伯来共和所倡导的排他性共和理论遭到拒斥,但该思想的火种则随着漂洋过海的清教徒,在新大陆得以保存。新大陆独特的政治经济环境,不仅注定了这块自由的土地终将走向独立,也注定其成为培育共和制度的最佳土壤。而英美两地从经济到政治日益严重的冲突,则促使了北美独立战争的爆发。
  潘恩的《常识》不仅为殖民地人民指明了独立战争的革命方向,更通过结合美国的实际情况,详尽为殖民地介绍了希伯来共和主义思想。《常识》中的社会契约理论,反君主理论,以及构建共和理论,均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并发展了源于英国清教革命的希伯来共和主义,同时又契合了美国革命的时代需求,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斗争的理论依据。显然,《常识》的出现不仅为美国革命时期重要政治问题的争论画上了终止符,更通过对《独立宣言》的深刻影响,直接影响了美国的建国与立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