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代科场舞弊行为的法律规制问题探析
【6h】

清代科场舞弊行为的法律规制问题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及研究目的

一、清代规制科场舞弊行为立法综述

(一)清代立法规制科场舞弊行为的原因

1.层出不穷的科场弊案

2. 花样百出的舞弊方式

(二)清代规制科场舞弊行为的立法发展

1.前期以谕令形式为主的散乱立法阶段

2.中期的法典化立法阶段

3.后期的增修阶段

(三)清代规制科场舞弊行为立法的适用原则

1.以“缘法断罪”为原则

2.以“比附”为补充

二、清代规制科场舞弊行为的法律措施

(一)防范措施

1.保结制度

2.识认制度

3.搜检

4.锁院制度

5.巡查

6.八股文制度

7.默写

8.内外帘中的防弊措施

9.磨勘

10.复试

11.回避

(二)惩罚措施

1.处罚的原则

2.处罚的种类

3.科场舞弊行为的罪名

三、关于清代科场舞弊行为法律规制的思考

(一)清代科场舞弊行为法律规制的突出特点

1.严格遵循“至公”理念

2.条规繁密,措施严谨

3.着重打击科举考试中官员的舞弊行为

(二)清代科场舞弊行为法律规制的成功与失败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读书参加科举可说是科举时代许多读书人入仕的唯一道路,由是科举成为当时大多数知识分子最大的人生目标,也成为当时人文活动的主要内容。及至清代,科举发展更加完备,政府对科举的重视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社会对科举也到了几乎要顶礼膜拜的程度。但科举制度在长期实行后,到了清代早已是弊端丛生,尤其是科场舞弊行为,已成为危及科举制度根基的根本问题。科场舞弊行为虽随着科举制度的确立即已产生,但清代的舞弊严重状况已是“远轶前代”,冒籍、枪替、通关节等舞弊行为层出不穷。
  清代统治者为维护科举制度,一直极为重视通过法律对科场舞弊行为加以规制,早在入关之前就发布过许多谕令,对科举考试加以规制。到了康乾年间,社会的稳定发展更加促使统治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完善科举立法上。《学政全书》、《大清会典》等法律文件中都有大量涉及科举考试的内容。到了乾隆六年,更是制定了一部极为完备的科举专门立法----《钦定科场条例》,从而形成了清代一套完整的科举法律体系。在这之后,清政府也一直未放弃对科举立法的关注,时时注意依据时代的发展对已有科举法律文件加以增修。在众多的法律文件中,清政府规定了极为周密的防弊、惩弊措施。但即便如此,清政府也未能清除科场舞弊行为,科场舞弊方式却在立法的压力下不断更新进化,反而更加猖獗。本文通过对清代科举立法发展及内容的梳理,力图发现其立法的特点及立法的得失,以期能为当代考试立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之处。
  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清代科举立法的综述。首先论述了清代立法规制科场舞弊行为的原因及立法的发展轨迹,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清代科举立法适用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是对清代科场舞弊行为法律规制措施内容的梳理介绍。该部分将规制措施区分为防范措施和惩罚措施两类,分别介绍了保结、搜检等防弊举措和刑事、行政等不同处罚形式,并在惩罚措施条目下介绍了清代处罚科场舞弊行为的原则。第三部分是对清代科场舞弊行为立法规制的一些思考,总结了立法的特点和立法的一些得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