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反恐报道研究——以《环球时报》反恐报道为视角
【6h】

中国反恐报道研究——以《环球时报》反恐报道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国外研究评述

(三)国内研究评述

(四)样本选择

二、《环球时报》反恐报道定量与定性研究

(一)定量研究

1.反恐报道内容总量大

2.反恐报道频率高

3.反恐报道头版总量大

(二)定性研究

1.题材范式泛化处理

2.报道结构框架化

3.人物报道标签化

4.报道标准逐年提升

三、研究结论

(一)定量研究结论

1.《环球时报》对反恐新闻格外青睐

2.国内外反恐形势的变化直接作用于反恐新闻

(二)定性研究结论

1.报道内容和题材吸引受众

2.注重立场和报道策略选择

四、原因与建议

(一)原因分析

1.恐怖事件频发是反恐新闻激增的主因

2.满足受众要求并再现事实真相

3.市场规律与社会角色的博弈

4.新闻规律与政治立场的影响

(二)建议——采取多元化的报道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二十一世纪初,反恐怖主义成了为全世界最关注的话题之一,随之而来的是反恐怖主义研究报告数量迅速增多。值得注意的是,纵观域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普遍存在同一缺陷——缺少定量与定性的双维度的研究。本论文将以《环球时报》为例,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
  从定量的维度出发,本篇论文将采用《环球时报》的相关报道数据作为实证研究的基础。截选出2008年3月14日至2014年3月13日该报关于反恐内容的报道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可以看出,该报将反恐事件的报道作为一个重要的报道内容,涉及反恐内容的报道数量多、篇幅长以及在头版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但从以自然年、月、期为单位的对比中可以发现,2009年所有项目的数值都是最大的,之后各年数值虽有所起伏,但其明显呈现出下滑状态,并最后固定于某个基本的数值间。
  从定性的维度研究,本文仍将以数据统计作为分析基点,通过对若干新闻传播理论的运用,对数据及其表达的内容做深度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环球时报》的反恐报道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该报使用非恐怖事件恐怖化报道、边缘事件卷标、突出恐怖化符号等多种手法来进行反恐报道,这一系列报道策略充分显示了新闻传播学的泛化理论。二、该报在努力淡化恐怖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恐怖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同时,着重突出事件发生的详细经过和当局使用的反恐手段。该报之所以通过此种方式来构建反恐报道的框架,一方面是为了削弱恐怖势力的舆论形象,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受众体会到反恐力量的正义、正当与强大之处。除此之外,该报还十分注重对受到袭击的地区的平民进行一定的报道,但是基本不会刊登血腥的新闻图片以过度渲染恐怖袭击事件的事发现场。三、该报通常使用“基地组织”、“疆独”等固定符号来强化恐怖分子的组织特征及其手段的残暴。此种对人物报道的方法正是新闻传播学中卷标理论的体现,该报道策略可以使恐怖分子的“恐怖”特征深烙在读者的观念中。四、该报以国家为界,在对境内外的恐怖事件进行报道时采取了不同的做法与态度。内外有别地站在不同的角度与立场上对恐怖事件做出报道。但是值得肯定的是,该报对反恐问题的报道水平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提高,无论是在报道的数量、篇幅长度、分析深入度、报道透明度以及时效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
  通过以上定量与定性双维度的视角分析可以观察出,导致《环球时报》对反恐事件的报道呈现上述特征,究其根本就是该报既坚持政治导向又坚守市场规律的原则与新闻真实性、全面性、客观性的原则这两者存在着冲突与博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