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市J区人民检察院适用速裁程序调研报告
【6h】

C市J区人民检察院适用速裁程序调研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刑事速裁程序概述

(一)刑事速裁程序的特点

1.速裁程序的适用条件最为严格,适用的案件范围最小

2.速裁程序对程序及文书简化规定的最为细致

3.速裁程序运行周期短

4.速裁程序更加注重社会关系的恢复

(二)检察环节适用速裁程序的价值分析

1.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

2.有利于加强权利保障

二、检察环节速裁程序试点工作的实证分析

(一)基本情况

1.案件数量

2.适用速裁程序的案件类型

3.速裁程序建议权的行使情况

4.案件办理时间

5.速裁案件的上诉率、抗诉率、当庭宣判率

6.速裁程序的办案模式

(二)现状评析

1.优点

2.存在的问题

三、检察环节适用刑事速裁程序的完善建议

(一)扩大适用案件范围

(二)文书制作的简化有所侧重

(三)推进检察机关专业化、去行政化改革

(四)增强各机关之间的配合,形成相对协调的案件办理机制

(五)对程序选择规定明确的量刑减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各个国家投入刑事司法的资源总量都是有限的,确保公平正义,兼顾效率,实现案件的繁简分流,促进诉讼资源的合理配置历来是各国刑事司法关注的重点。从域外诸国刑事司法的发展趋势来看,普遍针对事实清楚、情节轻微的刑事案件建立起了刑事处罚令程序(如德国)、简易审判程序(如意大利)等简易程序,力求通过程序设计简化轻微刑事案件的办理流程进而提高办案效率。
  我国在1996年《刑事诉讼法》中对简易程序做出了规定,将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限定为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公诉案件、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三种类型。200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颁布了《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对被告人认罪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规定在审判环节可以适当地简化对被告人的讯问和无异议的证据出示、认证。200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指导意见》,针对刑期为三年以下的轻微刑事案件建立起可以简化工作流程的案件办理机制。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在原有的简易程序以及“两高一部”颁布的意见的基础上对简易程序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扩大了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但是轻微刑事案件的诉讼效率并未得到有效提高。为解决案多人少、司法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我国从2014年6月开展速裁程序试点工作,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自愿认罪,当事人对适用法律没有争议的危险驾驶、毒品犯罪等11类犯罪中情节较轻,依法可能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依法单处罚金的案件,通过程序简化、文书简化以提高办案效率。从实施情况来看,速裁程序试点工作开展后,有效地解决了轻微刑事案件办案速度难以有效提高的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暴露了程序适用案件范围狭窄、各机关之间配合不周、程序对接不完善等问题。
  本文通过对C市J区检察院刑事速裁程序试点工作进行调研,对其运行状况进行考察和评析,进而指出程序实际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程序完善的建议。除引言及小结外,本文正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章对速裁程序在概念层面进行了论述。一方面,通过阐明速裁程序与简易程序、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的区别及联系,使得速裁程序的特点更为突出。另一方面,对检察环节适用速裁程序的价值进行了分析。认为速裁程序试点工作的开展不仅迎合了效率价值对司法工作提出的现实要求,而且在重视刑事被追诉人人权保障的同时,对刑事案件被害人的人权也同样予以关注。
  第二部分,文章着重分析了速裁程序在C市J区检察院试点的基本情况,一方面针对C市J区适用速裁程序的案件数量、案件类型、程序建议权的行使、办案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描述,另一方面对调研所得内容进行了评析。虽然C市J区人民检察院程序试点工作,在提高办案效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适用案件范围狭窄、文书简化后,审批难度加大,有碍公众监督、检察机关内部专业化不足,行政化明显、程序对接不完善,公、检、法、司之间配合不周等问题也在程序试点过程中凸显出来,不容忽视。
  第三部分,文章中提出了检察环节完善刑事速裁程序的几个建议。首先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积极适用条件作适当扩展、取消消极适用条件的不合理限制。其次,文书制作的简化有所侧重,克服过于简化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产生的消极影响。再次,检察机关内部要推进检察机关专业化、去行政化改革,最后要对程序选择规定明确的量刑减让,同时也要增强各机关之间的配合,建立相对协调的案件处理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