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考试舞弊行为的刑法规制及完善研究
【6h】

考试舞弊行为的刑法规制及完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序言

(一)考试舞弊案件:应受处罚性

1.相关考试舞弊案件简介

2.考试舞弊案件特点

3.考试舞弊的社会危害性

(二)规制考试舞弊的刑法意义

1.现实意义

2.理论意义

(三)研究方法及内容

一、考试舞弊行为的立法规范现状

(一)行政立法难以满足考试舞弊规制需求

1.行政法规治理考试舞弊的功能弱化

2.行政法规对考试舞弊的规制困境

(二)相关罪名对考试舞弊的规范

1.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2.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罪

3.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三)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难以兼顾

(四)《刑法修正案(九)》出台以来现状

1.新增罪名及规制变化

2.新法修正以来实务现状

二、考试舞弊的刑法规制存在问题

(一)刑法条文需进一步细化和明确

1.试题答案涉密性无立法明确

2.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不明确

3.修正案中“代替”形式不明确

4.修正案中“组织”、“非法出售考试题和答案”不明确

(二)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界限不明确

1.刑事案件治安化处理严重

2.“刑行”衔接不协调

(三)犯罪相关问题认定存在争议

1.考试作弊罪“行为”和“组织”认定争议

2.犯罪既遂与否的争议

3.罪数认定和相关罪名关系争议

三、完善考试舞弊入刑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司法解释的补充作用

1.对“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予以明确

2.对替代考试形式予以明确

3.对何为“组织行为”予以明确

4.对“情节严重”的认定做相应司法解释

(二)明确考试舞弊犯罪和考试违纪的界限

1.以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入罪标准

2.强化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衔接

3.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三)考试舞弊犯罪既遂标准

1.反对组织行为完成说

2.修正舞弊行为完成说

3.具体分析犯罪的着手标准

(四)释明相关犯罪关系及数罪并罚适用

1.明晰相关罪名关系

2.考试舞弊行为数罪并罚适用

(五)构建多层次的考试法律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考试舞弊行为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障碍,需要通过更加严厉的法治手段进行规制,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发展,在巨大经济利益驱使下,考试舞弊不再是单纯的作弊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底线,形势非常严峻。因此,预防和治理影响社会正义的舞弊行为,成为历史必然。然而,当前法律体系完善的程度还不够,尽管《刑法修正案(九)》已正式将考试舞弊行为纳入刑法的规制范围,但考试舞弊行为入刑的法律条文过于简略,存在不少模糊和空白之处,司法实务中也存在着与刑法其他罪名的重合问题,考试舞弊行为的刑法规制体系和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之间的衔接尚未完成,新的规定尚需进一步明确、具体,新罪名的犯罪形态和罪数问题尚需进一步思考,以便早日完善考试舞弊入刑体系,更好地发挥刑法的效用。
  本文从考试舞弊案件出发,对考试舞弊的严峻形势进行分析,就立法上存在的困境做出回应,确立刑法单独确立考试舞弊犯罪的现实重要地位和意义。现有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没有跟上刑法最新的立法变化,存在一些滞后之处,行政机关的管理和刑事司法机关的处置还暂时不能做到无缝衔接。然而,当前就考试舞弊行为的刑法规制,还存在较大争议,主要是因为刑法规定还有待细化和明确,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够紧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难以兼顾等宏观问题,微观上存在构成要素的争议如组织和行为的界定,犯罪既遂未遂问题和罪名争议。最后从问题出发,提出通过司法解释的补充和相关制度的完善,进一步明晰对“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范围、考试舞弊行为、“组织行为”、“情节严重”的认定;明确考试舞弊犯罪和作弊违法的界限,完善相关行政法律规范做到无缝衔接,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重点明确考试作弊罪的刑法要素,界定考试舞弊犯罪的既遂标准和数罪并罚的适用。另外,提出构建多层次考试法律体系的构想,促进立法上完善,推动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既要实现打击考试舞弊犯罪的目的,也要注重考试舞弊犯罪的预防。从考试舞弊行为的表现来看,舞弊行为的欺骗性非常明显,这种欺骗是对社会公平正义价值的破坏,也是对诚实信用良好社会风尚的挑战。面对现阶段非常严峻的考试舞弊现象,我们通过对一系列相关理论的探讨和实践的分析,对杜绝考试舞弊规制的困境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