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间接购买者反垄断民事诉讼问题研究
【6h】

间接购买者反垄断民事诉讼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

一、间接购买者反垄断民事诉讼的法理分析

(一)间接购买者的法律界定

(二)间接购买者反垄断民事诉讼的功能

(三)间接购买者反垄断民事诉讼的理论基础

二、我国间接购买者反垄断民事诉讼的现状与困境

(一)我国间接购买者反垄断民事诉讼现状分析

(二)我国间接购买者反垄断民事诉讼遭遇的困境

三、间接购买者反垄断民事诉讼困境的成因剖析

(一)我国现处于反垄断法律制度建设的初步发展阶段

(二)我国的反垄断立法工作缺乏实质性内容的创造

(三)间接购买者反垄断民事诉讼问题理论研究的冲突与对立

四、域外间接购买者反垄断民事诉讼的经验与启示

(一)美国的反垄断民事诉讼制度与实践

(二)欧盟的反垄断民事诉讼制度与实践

(三)域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五、间接购买者反垄断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

(一)允许垄断行为实施者进行转嫁抗辩

(二)减轻间接购买者的举证责任

(三)允许消费者协会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

六、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间接购买者的反垄断民事诉讼是我国反垄断民事诉讼问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我国学术界针对诸如是否应当赋予间接购买者以诉讼资格、间接购买者的举证责任等有关问题尚未达成一致,直接导致我国有关间接购买者的反垄断民事诉讼问题的理论研究难以有效指引司法实践。基于此,本文在学习、消化、吸收美国、欧盟成熟的立法及司法实践经验的前提下,对我国间接购买者反垄断民事诉讼法律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完善我国的反垄断法提供理论支撑与智力保障。 除引言与结语外,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反垄断民事诉讼的法理分析。本部分厘定了间接购买者的基本概念,即在整个产品市场的销售链中,除了处于销售链上游地位与垄断行为实施者形成直接交易关系的直接购买者之外的任何下游购买者,具体包括终端经营者(中间商)和最终的消费者;探寻了间接购买者反垄断民事诉讼的价值,即有效制止违法垄断行为,有益补充反垄断主管机关的执法效果和节约反垄断法实施成本;分析了蕴含在间接购买者反垄断民事诉讼背后的威慑理论和赔偿理论。 第二部分,是对我国间接购买者反垄断民事诉讼现状及困境的探讨。本部分深入分析了我国间接购买者反垄断民事诉讼司法实践第一案——田军伟诉家乐福案,以及我国间接购买者反垄断民事诉讼理论及制度建设发展中遭遇的具体困境,即我国反垄断法未直接明确赋予间接购买者以原告资格、间接购买者提起诉讼的积极性不高、间接购买者提起诉讼时举证困难等。 第三部分,是对造成间接购买者反垄断民事诉讼困境的成因剖析。我国有关反垄断民事诉讼的理论研究抑或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司法具体实践等起步较晚、缺乏成熟经验。主要体现在:我国现处于反垄断法律制度建设的初步发展阶段;我国的反垄断立法工作缺乏实质性内容的创造;间接购买者反垄断民事诉讼理论研究存在不一致甚至对立。 第四部分,是对国外间接购买者反垄断民事诉讼制度介绍与分析。重点对美国、欧盟的间接购买者反垄断民事诉讼发展概况进行了简要梳理,通过总结与归纳欧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对成熟完善的间接购买者反垄断民事诉讼理论及制度建设,以期为我国的相关制度完善提供借鉴。 第五部分,是对我国间接购买者反垄断民事诉讼制度完善的针对性建议。具体包括允许垄断行为实施者进行转嫁抗辩、减轻间接购买者的举证责任等,以期助力我国的间接购买者反垄断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著录项

  • 作者

    何亭;

  •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学科 经济法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怀勇;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购买者; 反垄断; 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