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剩女”题材电视剧中的“剩女”形象建构
【6h】

“剩女”题材电视剧中的“剩女”形象建构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1.研究缘起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女性主义媒介研究

2.女性媒介形象研究

3.“剩女”媒介形象研究

(三)相关理论

1.社会性别

2.媒介建构

(四)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1.研究对象

2.研究问题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中国“剩女”题材电视剧中“剩女”形象分析

(一)数据分析

1.年龄

2.文化水平

3.职业

4.外形

5.地域

6.是否受到催婚

7.身边同龄人是否有结婚生子

8.周围人是否理解

9. 未婚焦虑感

10. 养老忧虑感

11.因未婚对父母愧疚感

12.对待婚姻态度

13. 择偶标准

14.人生追求

(二)“剩女”类型建构

1.情伤型“剩女”

2.完美主义型“剩女”

3.拜金型“剩女”

4.事业型“剩女”

三、“剩女”形象建构原因

(一)社会文化

1.传统文化

2.性别文化

(二)消费时代媒介选择

1.“剩女”是一种消费符号

2.媒介议题设置与“剩女”经济

(三)满足受众需求

1、满足受众情感需求

2、现实问题的想象性解决

3.大众娱乐

四、中日“剩女”形象建构对比

(一)中日“剩女”形象建构差异

1.日剧中“剩女”形象分析

2.中日“剩女”形象对比差异

(二)中日“剩女”形象建构差异原因

1.社会历史文化不同

2.两性媒介话语权不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社会学有观点认为,一个普通的社会现象在被人们挑选、加工之后才会形成特殊的社会议题,由此可知,社会议题并非自然存在的,而是在公共领域内被建构出来的。这正能说明“剩女”议题是被媒体聚焦、建构的结果。而媒介建构的拟态环境形成大众的认知,在维护社会性别建构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国内“剩女”题材电视剧的热播与现实中的“剩女”这一社会议题相互影响,给现实生活中的大龄未婚女性带来压力。因此“剩女”题材电视剧究竟建构了怎样的“剩女”形象以及探讨“剩女”形象建构原因就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目前,学界对“剩女”的研究多集中在社会学领域,较少从媒介形象建构的视角对此展开研究。本文以当前国内较为著名的20部“剩女”题材电视剧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国内电视剧中“剩女”形象进行分析,并探究了“剩女”形象建构的原因。此外,为了对我国电视剧中的“剩女”形象建构有更完整的认知,与日本电视剧中的“剩女”形象进行了横向比较,探讨了中日两国在“剩女”的媒介形象建构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 在论文的第一部分,首先运用量化分析,对年龄、文化、地域、对待婚姻态度等14个指标进行研究;然后用文本分析法,按照性格特点和形成原因来区分,电视剧中的“剩女”形象可分为“事业型、拜金型、情伤型、完美主义型”4种类型,结论指出电视剧对“剩女”的建构具有严重的刻板印象倾向,与现实脱节。 论文的第二部分,从我国的社会文化、消费文化、迎合受众需求三个方面对“剩女”媒介形象的建构原因展开研究。社会文化主要包括了传统文化、性别的不平等现状两方面内容,传统婚恋文化中的糟粕和男女话语权的不平等正是我国“剩女”电视剧滋生的土壤。同时,由于“剩女”已经成为热门社会话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电视剧中“剩女”形象的建构是消费市场需求的一种反映。 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对比了中日电视剧中“剩女”形象的差异,以及建构出这些差异的原因。通过对日本主要“剩女”题材电视剧的梳理,总结归纳出五种常见的日本“剩女”媒介形象,发现了同类型日本电视剧强调“女性自我”而非“婚姻”,是两国电视剧有关“剩女”媒介形象建构的最大区别。而这种差异的存在,主要是因为两国的社会历史文化不同、两性媒介话语权不同。

著录项

  • 作者

    乔小倩;

  •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学科 传播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婷;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题材; 电视剧;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21:59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