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寂寞的声音:冯雪峰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叙述
【6h】

寂寞的声音:冯雪峰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叙述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导言

一、冯雪峰:文学的创作、研究与传播

二、冯雪峰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叙述机制问题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冯雪峰是一位长期被中国文学史所遗忘的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文学评论家、鲁迅研究家、出版家。他是1927年入党的老党员,是中国作家中为数不多的参加过长征的人,他还是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和脚踏实地的实践者,通过他的沟通,使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他是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神经元,他牵动着它的每根神经。 作为一名对中国革命、中国文学都有着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他本不应该如此“沉默”。本文力图通过对冯雪峰在文学贡献上的具体分析,还原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并由此反思造成他“沉默”状态的各种因素。 第一部分:冯雪峰:文学的创作、研究与传播。在这一部分中,本文从文学创作、理论研究、出版事业三个方面对冯雪峰在文学上的贡献作了详细的分析。在文学创作中,文章具体分析了冯雪峰在诗歌、杂文、寓言、小说等各种文体方面的创作实践以及这些实践对中国文学本应构成的影响。在理论研究中,有重点地分析了冯雪峰在鲁迅学方面的研究和他那“不合时宜”的现实主义理论,突显出他在鲁迅研究方面的开拓性价值和具有个性色彩的现实主义理论的历史意义。在出版事业上,则详细描述了冯雪峰在压抑自己强烈创作欲望的同时,对出版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别是对先贤、先烈遗著出版上的贡献。 第二部分:冯雪峰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叙述机制问题。在这一部分中,本文首先描述了中国文学叙述中的冯雪峰,凸显出中国文学史在有关冯雪峰文学方面的叙述空白。接着本文从三个方面深入反思了造成冯雪峰“沉默”状态的因素。首先深入分析了在那个政治意识形态严重的历史环境中,冯雪峰“唐吉诃德”式的行为,不仅劳而无功,反而让他陷入了“有罪”的境地。接着文章探寻了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里,冯雪峰由于历史的原因、个人的性格,在被最高领导抛弃后,所受到的“宗派主义”的迫害,使他百口莫辩,只能沉默。最后本文从文学史叙史机制的角度,反思了中国文学史为何漠视冯雪峰的付出,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疏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