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益生菌粘附能力评估模型的初步研究
【6h】

益生菌粘附能力评估模型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一览表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益生菌粘附研究进展

第二章益生菌粘附能力评估模型的初步研究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体内有许多致病因素会影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从而导致其失调,出现诸如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微生态学研究表明益生菌能粘附肠上皮细胞,形成天然生物屏障,显著降低这类疾病的发生率。进入肠道内的益生菌通过粘附定植于肠粘膜表面以保护肠粘膜上皮细胞免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损伤,因此益生菌在肠道内的粘附定植是其发挥生理作用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国内外微生态制剂的评估方法有很多,但是缺乏横向比较的资料。因此,本研究试图对比益生菌粘附能力评估模型,以期提供这方面的基础资料。 方法:以培菲康产品菌为模示菌株,采用革兰氏染色、ELISA、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和粘附抑制四种模型,分别评估了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粪肠球菌的粘附能力。通过灵敏度、时间、费用方面的对比,确定最佳的评估模型。采用氯化锂对乳杆菌的S层蛋白进行提取,观察表面蛋白(S层蛋白)对乳杆菌粘附能力评估模型的影响. 结果:益生菌的粘附性能检测结果表明,三种粘附模型对益生菌粘附能力的评估基本一致,革兰氏染色模型相对其他模型更为直观、省时,而且也不需要价格昂贵的分析仪器,可以作为益生菌粘附能力评价标准模型。益生菌的表面(S层)蛋白被抽提以后,其粘附能力被显著影响(P<0.01)。因此采用粘附模型评估微生态制剂应尽量避免化学试剂对S层蛋白的影响。 结论:革兰氏染色模型可以用做标准益生菌的粘附能力评估模型,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易等特点。益生菌可抑制致病菌对肠上皮样细胞HT-29的粘附和侵袭,减弱致病菌对肠上皮细胞样HT-29的损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