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俯仰之间的世俗人生——杨绛小说创作中的矛盾与统一
【6h】

俯仰之间的世俗人生——杨绛小说创作中的矛盾与统一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冷眼与热心下的人间观照

第一节冷眼看世事

第二节热心绘百态

第二章微笑与悲悯中的生命悟道

第一节微笑:对生命个体的体贴

第二节悲悯:对生命本身的体察

第三章审智与审美的叙事策略:小文本大智慧

第一节精致凝练小文本

第二节“隐身衣”后大智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从上个世纪30年代到本世纪初,杨绛的文学创作生涯持续了70余年。在这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人生在世”这一命题几乎贯穿了杨绛所有的文学创作,在不同的文体中,对这一命题进行最为明显最为彻底的表达的,是杨绛的小说。在为数不多(7个短篇1个长篇)的小说创作中,杨绛表达了内心对于世界、对于人世关注的热情,现实中的她热切地观察着人世间芸芸众生的生活与命运,小说中的她则以女性特有的平和冷静和独特的视角描述着现实的世界,在俯首写作和仰身思考之间,她始终坚守对世俗人生的表达。在这一过程中,作家杨绛既是世俗人生的一员,周旋于世态人情,感受着身处俗世的冷暖悲喜;同时又不免站在人生的高处,以作家的冷静、理性参阅世事,了悟人生。 在入世和出世之间,杨绛找到了微妙的平衡,也使得其小说在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之间获得了统一,呈现出巨大的艺术张力。本论文就此在三个方面展开: 一、冷眼与热心下的人间观照。这一部分分析杨绛在“看”世事与“写”世事中所表达出的“冷”与“热”,即“冷静地看”与“热心地写”。杨绛在小说中常以一种走出事态之外的冷静的审视,去“看”俗世生活的种种。这种“冷”,是冷静客观的态度,冷静深刻的立场。同时,“冷眼”旁观下的世态人情又给了杨绛创作的冲动与热情,创作中的她是热情的、热烈的,力图将自己冷静观察下的碌碌大众写进小说文本,用手中之笔绘百态,将生活还原到本真状态。 二、微笑与悲悯中的生命悟道。杨绛的小说不缺乏喜剧因素,即使是悲剧的人生,同样能让人笑着看完。杨绛小说中的微笑来自作家对生命个体的体贴,这其中的微笑,有因为小说情节的陡转带来的让人错愕的微笑;也有因为处世为人中的种种不易因为真实人生中可笑可鄙可怜可叹之事带来的让人含泪的微笑。杨绛小说中的悲悯则来自作家对生命本身的体察。在小说创作过程中,这种悲悯情怀具体体现在杨绛清醒的现实主义立场、对人生残缺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悲剧性的有意规避三个方面。 三、审智与审美的叙事策略:小文本大智慧。杨绛数量不多的小说创作中,仅一部长篇,其余全是短篇,看得出她对小文本叙事的偏爱和把握。在篇幅有限的小文本中,作者着力于对人生的观察和书写,探询人生在世的大智慧。小文本中的大智慧给杨绛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有赖于作者的叙事策略和技巧,杨绛小说机智灵动的叙事策略主要体现在“零度介入”的审美距离;虚实相生的叙述技巧:幽默蕴藉的语言风格三个方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