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成都地区为例
【6h】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成都地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问题的提出

1.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基本概念的界定

1.3研究方法和内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西方相关理论

2.1.1配第、克拉克对就业结构变动规律的研究

2.1.2发展经济学派传统的劳动力迁移理论

2.1.3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的研究

2.1.4新劳动力迁移理论

2.2国内研究现状

2.2.1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的研究

2.2.2对我国乡城劳动力转移过程的特征和机制的研究

第3章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由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

3.1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由来

3.1.1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原因

3.1.2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确立

3.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与阻碍因素

3.2.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

3.2.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阻碍因素

第4章 城乡统筹背景下成都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做法与存在的问题

4.1城乡统筹背景下成都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做法

4.1.1大力推广“三个集中”

4.1.2推行城乡统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4.1.3推行城乡统筹的社会基本保障制度

4.1.4加快推动户籍改革

4.2当前成都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4.2.1“农民向城镇集中”实施当中的问题

4.2.2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的问题

4.2.3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尚待全面落实

4.2.4户籍改革中的问题

第5章 城乡统筹背景下成都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分析

5.1继续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

5.2进一步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

5.3完善城乡综合保障体系

5.3.1完善进城农民的医疗保险制度

5.3.2建立进城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

5.3.3建立农民进城就业的失业保险制度和工伤保险制度

5.4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实现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证。现阶段,我国的“三农”问题难就难在农民,而农民问题主要就是就业和收入的问题。虽然我国近年来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存在着很多现实障碍。
   论文共5章,在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及意义:为遏制城乡发展的失衡现象,加快解决二元结构的突出矛盾,党中央近年来一方面在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了统筹解决五个矛盾的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另一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举措,使矛盾有所缓解。但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的解决,不但要靠中央政策向“三农”倾斜,而且要靠工农、城乡的直接互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而要形成这个新格局,最大的障碍就是现行的城乡分割的体制。而要改变这个根深蒂固的体制,不全面推进各个领域体制的综合配套改革是很难实现的。为此,中央采取了先行试点的方法。第二章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这些理论各自适用的范围;第三章介绍了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由来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与阻碍因素。
   第四章分析了成都作为两个国家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正在对造成城乡分隔和不平等的户籍、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制度、财政制度,阻碍城乡之间要素流动的土地制度、金融制度、投资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城乡行政体制、规划体制、基层组织体制、干部体制进行的改革,这些措施都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影响,也具有典型意义和示范作用。经过城乡统筹规划,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以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理顺管理体制、构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完善运行机制为核心的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已取得较好的前期探索成效,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但在成都试验区,尚存在着一些影响进步改革发展的深层难题。例如,成都市大力推广“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其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可能成为瓶颈;成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创新土地管理方式、探索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利用和土地利益统筹分配的新办法、创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办法,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和农用地规模流转办法,加快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可能存在交易不规范,农村阶层分化的风险;其次,正在推行的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多层次、多元化保障体系,统一农村、城市社保医保体系的目标,在框架体系初步建立后,实际生活中覆盖范围依然十分有限。另外,户籍制度改革措施已有显著成效,但受限于国家整体环境,尚未成龙配套。
   第五章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包括继续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实现就地转移;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完善城乡综合保障体系,解决农民入城的后顾之忧;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以点带面的突破。并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受长期以来二元户籍制度和经济结构影响,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重重,在试点地区通过先试先行获取局部经验的同时,国家在政策、法律层面的一些历史束缚也应尽早打破,使综合配套改革更好地进行,并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