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6h】

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术语表

声明

1引言

2文献综述

2.1攻击行为的定义及其分类

2.1.1攻击行为的定义

2.1.2攻击行为的分类

2.1.3影响攻击行为的因素

2.2国外对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研究

2.2.1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定义

2.2.2与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相联系的一些概念

2.2.3工作场所攻击行为与工作场所暴力的关系

2.2.4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类型

2.2.5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测量

2.3国内对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研究现状

2.3.1对西方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研究的综述

2.3.2实证研究

2.4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启示

3研究构想

3.1总的研究目的

3.2研究假设

3.3研究方法

3.4研究的技术路线

4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结构维度的探索研究

4.1研究目的

4.2研究方法

4.3工作场所攻击行为测量量表的开发

4.3.1问卷的编制

4.3.2问卷项目筛选与问卷的形成

4.4预测试及分析

4.4.1预测试样本描述

4.4.2预测试统计结果

4.4.3结果与讨论

4.5正式量表测试与分析

4.5.1问卷的修订

4.5.2研究程序

4.5.3正式测试样本描述

4.5.4总体分布检验与项目分析

4.5.5工作场所攻击行为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

4.5.6探索性因素分析信效度分析

4.6结果与讨论

4.6.1西方文化背景下工作场所攻击行为

4.6.2中国文化背景下工作场所攻击行为

5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结构维度的验证研究

5.1研究目的

5.2研究方法

5.2.1被试

5.2.2统计分析

5.2.3结构方程技术主要标准值

5.3验证性因素分析

5.3.1工作场所攻击行为问卷验证分析

5.3.2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因素结构的进一步探讨

5.3.3小结

5.4验证性因素分析的信度和效度

5.4.1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分析

5.4.2验证性因素分析效度分析

5.5结果与讨论

5.5.1关于工作场所攻击行为问卷的结构

5.5.2关于工作场所攻击行为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5.6结论

6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影响

6.1引言

6.2研究目的

6.3研究方法

6.3.1被试

6.3.2工具

6.3.3统计方法

6.4研究结果

6.4.1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总体情况

6.4.2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统计分析

6.5讨论

6.5.1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总体情况

6.5.2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特征

6.6结论

7组织情境对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影响

7.1引言

7.2组织公平感对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影响

7.2.1研究目的

7.2.2研究假设

7.2.3研究方法

7.2.4研究结果

7.2.5讨论

7.2.6结论

7.3领导行为对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影响

7.3.1研究目的

7.3.2研究假设

7.3.3研究方法

7.3.4领导行为对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回归分析

7.3.5领导行为对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回归分析

7.3.6讨论

7.3.7结论

7.4工作满意度对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影响

7.4.1研究目的

7.4.2研究假设

7.4.3研究方法

7.4.4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关系

7.4.5讨论

7.4.6结论

7.5本章小结

8总结与展望

8.1研究的主要结论及探讨

8.1.1关于工作场所攻击行为概念的界定

8.1.2关于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结构与问卷编制

8.1.3关于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8.2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8.2.1关于工作场所攻击行为概念的界定

8.2.2研究方法的局限

8.2.3对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测量

8.2.4对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预测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在工作场所中表现越来越频繁,这种现象在职业健康领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引起国外组织行为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国内研究者对于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研究,停留在对国外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研究的综述上,缺乏对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实证研究。
   首先,在文献分析以及质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概念,指的是发生在与工作相关的背景中,由个体感受到组织内外的个体有意对其本身造成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行为。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采用访谈法、开放式问卷、个案研究以及征求国内外专家的方式编制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初始问卷,对成都、重庆两地298名员工进行调查,发现中国文化背景下对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界定与西方研究者存在差异。经过讨论,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被试回答评定量表时受社会赞许性、中庸之道的影响,从而产生系统偏差,因此,重新编制量表。
   重新编制量表,采用互联网海量的网络文本,结合计算机云计算技术的切词方法,从云计算的云图中,通过词频计算,编制工作场所攻击行为量表,并对问卷题目进行质与量的分析。
   使用简单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的方法,对MBA的400名学生以及对成都、重庆、北京、太原、深圳等地的600名企事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852份),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N=426)和验证性因素分析(N=426)方法对中国文化背景下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因素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结构包括四个因素,分别是隐性攻击、显性攻击、有意过不去和敌意表达。在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结构探讨的基础上,研制了用于测量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量表,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初步检验,发现所研制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运用领导行为量表、组织公平感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和本研究开发的工作场所攻击行为量表,对成都、重庆、北京、太原、深圳等地的600名企事业员工以及400名MBA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852份,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技术等方法,进一步检验了工作场所攻击行为量表的效度,发现所开发的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聚合效度和预测效度。同时,运用以上调查数据(N=426),采用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技术等方法,对本研究所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如下结论:
   (1)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特征包含四个维度,即隐性攻击、显性攻击、有意过不去和敌意表达;
   (2)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在人口统计学上的特点:(1)在性别上,男性工作场所攻击行为明显高于女性。(2)在年龄上,年轻雇员(25岁以下)比年龄稍大的雇员(35岁以上)工作场所攻击行为明显。(3)在职务因素上,职务越低,其工作场所攻击行为表现越明显。(4)在工龄上,工龄越短,其工作场所攻击行为表现越明显。(5)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在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上无显著差异。
   (3)组织公平、领导行为和工作满意度等情境因素与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呈显著相关。其中,人际关系的不公正与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相关最高、较差的领导行为与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呈正相关、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呈负相关。
   本研究建构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工作场所攻击行为模型,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云计算的切词法,弥补了问卷编制过程中访谈法与观察法的不足,对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做出了较为客观地描述。最后,在归纳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讨论了如何运用本研究成果。
   对后续研究者的建议:影响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很多,本研究仅选择性别、年龄、职务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和组织公平、领导行为与工作满意度来作探讨,其他变量未能一并研究,建议后续对工作场所攻击行为问题的研究宜采用多变量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